追查手術殺人,落實到個人

管德林先生,請你協助調查!

匡扶正義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5月21日訊】

管德林的主刀腎移植歷史

從1998年100多例到1999年-2005年間的258例/年

根據《人民日報》(1999年1月26日第5版)報道:從1970年代管德林參與異體腎移植手術起,通過多次實驗他探索了在中國條件下如何配型、取腎、修腎、移植手術後無排斥的經驗。截至目前,經管德林主刀已成功地做了1000多例腎移植手術, 1998年,他就做了100多例,並成功地進行了腎、胰腺聯合移植手術。

在接下的日子裡,這位管德林先生沒有閒著,在北京SARS病風靡之時也沒有閒著。根據《北京現代商報》2005年9月7日刊登的廣告介紹:管德林已經「有2700多例腎移植、40餘例親屬腎移植、近20例胰腎聯合移植」的經歷。

2004年4月SARS病風靡北京的時候,2004年4月13日《天津日報》版刊登廣告:「移植專家來津腎病咨詢」,說:「我國著名腎移植專家、首都醫科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管德林教授,4月15日上午將專程來津在解放軍254醫院新門診3樓為腎病、尿毒症患者進行診病咨詢,並為方便患者特開通咨詢電話:84683071。」

一位時年9歲的遼寧小病友姜來回憶起:2004年4月前後,「爸爸媽媽再次帶著我來到了幾家大醫院,做不了也沒有做過這麼小年齡的腎移植手術。」「有病友給我們打來電話說」「管教授說憑他的經驗和精湛醫術可以做手術。」姜來一家三口來到了北京朝陽醫院,這裡2004年時管德林先生在這裡工作,「管爺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邊用藥調整著我身體的各項指標一邊通過幾家大醫院為我聯繫著嬰兒腎,因為這樣移植的效果是最佳的。」

「過了幾天管爺爺終於為我聯繫到腎源,當時我的身體也調整得非常好。」接著就是手術,「給我做完手術的第二天管爺爺就因公去外國參加研討會去了」,「十天後,管爺爺終於從國外回來了。」

1965年管德林從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至1980年管德林在嬰幼兒腎臟移植給成人方面上的研究獲得成功。至1999年1月,他主刀了 1000多例腎移植。對比之下,這位管德林先生既身負重要的領導職務、教學任務、委員、編委,從1999年1月26日至2005年9月7日,6年7個月的時間裡做了1700多例腎移植手術。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影響,我們簡單的平均一下:知道這位管德林先生的腎移植手術量:(1700/6.58)258例/ 年,而在1998年他的腎移植手術量為100多例,是什麼原因讓這位管先生工作量大增的?

管德林先生為我們提出的問題

《南方週末》駐京記者李海鵬曾報道說:「儘管人們常常認為器官捐獻與自願原則不可分割,但一些醫學專家認為,要提高器官捐獻數量,必須採取半強制措施。」「管德林教授證實,國際著名的器官移植專家也會做出違反人道的事情。」

管德林先生工作在清華第一附屬醫院(也稱北京華信醫院,原北京酒仙橋醫院)
醫院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一街坊6號
郵政編碼: 100016
聯繫電話: 010-64383524 門診時間:週二下午 掛號費:16元

管德林小傳

管德林,男,1941年6月16日生,河南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一位中國籍國際器官移植會會員。現任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兼腎病科(泌尿醫學中心)主任、泌尿外科主任,擔任海外華人器官移植學會副主席、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中華器官移植雜誌編委、中國透析移植研究會委員,中國人工器官學術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信息學會北京分會理事、中華器官移植雜誌編委、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誌編委、透析與人工器官雜誌編委,在我國器官移植與血液透析領域進行了開創性工作。

1965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分配在北京友誼醫院泌尿科工作。早年在著名泌尿科專家吳階平教授親授下從醫,任泌尿外科醫生34年。能診治泌尿科各種疑難病症和完成腎上腺腫瘤切除、前列腺癌根治和尿路改道等複雜手術,並有所創新。1988年在國內首先建立了膀胱全切後重建可控性低壓迴腸代膀胱手術。1992年在國內較早實施了剪裁式迴腸代輸尿管手術。

在腎臟移植和血液透析領域進行了較深入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1980年嬰幼兒腎臟移植給成人的研究獲得成功,擴大了供腎來源。腎移植中多枝血管的處理、右腎靜脈延長用於腎移植的研究,使緊缺的腎臟得以合理應用。

1985至1991年,探索高危人群腎移植,為41例高齡和並髮結核病、糖尿病和泌尿系畸型患者進行腎移植。

1985年首創保存人體動脈用於血液透析,已在國內推廣應用,並應邀在第六屆世界人工器官會議作學術報告。

1988年建立了大鼠腎移植模型,研究人工蟲草菌粉(Q80)免疫抑製作用,在國內首先用於腎移植臨床,並應邀出席第三世界腎病會議(哈瓦那),作題為「Q80在腎移植的實驗和臨床研究」的報告,並擔任主席團成員。

1990年開展了腎缺血/再灌注損傷及其防治的研究。1994年出席第十五屆國際器官移植會議,作題為「中國腎移植受者環孢素治療窗」的報告。

1994年赴新加坡中央醫院研修一年,回國後在北京紅十字朝陽醫院開展了HLA配型(移植抗原)工作,按主要位點錯配少於3個選擇供受者進行了768例腎移植,提高了移植腎和患者的成活率。

1996年進行了胰腎聯合移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1997年12月27日成功地完成了國內首例術後不用胰島素 無併發症的胰腎聯合移植手術,患者胰腎功能正常。目前已完成同類手術9例。

現承擔衛生部「骨髓誘導免疫耐受的實驗與臨床研究」和「胰腎聯合移植術式的研究」科研課題。

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教學工作33年,現任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1997年受聘第四軍醫大學博士生導師。

十幾年來獲北京市級、局級科技進步獎和成果獎10項;在國內、國外發表論文40餘篇;主要著作有《血液透析》,《血液淨化》和《泌尿外科疾病》等;為中國醫學科學院情報所翻譯《美國泌尿科雜誌》論題索引15年。曾應邀赴美國等十幾個國家進行國際學術交流。

什麼是HLA配型?

  HLA也稱組織相容性抗原,是人類的白細胞抗原。HLA配型是用血清學方法、細胞學方法、或分子生物學技術來測定供者與患者的HLA抗原或HLA基因。 1987年第十屆國際移植研討會對HLA基因座位特異命名,共分七大類:即A,B,C,D,DR,DQ,DP。這七大類座位又有不同的位點,共三百多個位點,和腎移植配型關係密切的位點有:A、B位點內的BW、DR、DQ、DP。如果供者與受者大座位至少有兩個相同,小位點三個以上相同,則腎移植術後排斥反應的發生率低,移植腎的存活率要高於單純淋巴毒試驗選腎的存活率。六個位點都相同者,這個腎就和同卵雙胞胎的質量相同,移植後可不發生免疫方面的併發症,提高長期存活率。

資料引用:
1、劉萬寶、楊曉娟《為了患者的微笑——記腎移植專家管德林教授》 《人民日報》 (1999年01月26日第5版)
原網絡文件web.peopledaily.com.cn/199901/ 26/newfiles/col_990126001062_zhxw.html以及google上的備份在文件被從新關注後幾小時內消失。
2、《北京現代商報》:《京城腎移植手術頂尖專家》
原網絡文件www.bjbusiness.com.cn/20050907/jk100301.htm
3、管德林介紹:原網絡文件www.tufh.com.cn/keshi/zhuanjia_mingxi.asp?news_id=524
4、《天津日報》專副刊-天天健康-第11版-2004.4.13
5、姜來《為了我幼小生命的延續 感謝管德林爺爺為我換腎成功》
6、管德林小傳www.myb518.com/ndz/zhuanjia/gdljl.htm
7、《南方週末》駐京記者李海鵬《捐獻的人道主義命題》2003-09

──原載《清心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總後政委孫大發視察器官移植所內幕
倫敦召開國際器官移植會議
台衛生署:醫生涉器官仲介將依法處理
中國器官移植來源引起澳洲社會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