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籌備上市 專家提醒投資須掂風險

【大紀元5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玥綜合報道)中國銀行正在緊鑼密鼓籌備在香港發行H股。市場估計,中行的招股價在2.58元至3.03元。目前暫定於本月18至23日公開招股,24日公布招股價,6月1日掛牌。若成功上市,中行是繼建設銀行後,第二家在香港挂牌的四大國有銀行之一。

中國銀行上市保薦人中銀國際日前發佈消息,中行擬以2至2.3倍的預測市賬率定價上市,上市資產包括國內業務、中銀香港、中銀國際,並計劃於一年內發行A股。

市場潛在風險不容低估

恆生指數在過去兩周屢創數年高位,成功攀上万七點,市值更在4月21日突破10万億港元。港股交投暢旺,氣氛熱烈。

不過,業界人士指出,市場潛伏調整風險。港股銀行類股相對飽和,同類型的建行與交行股價亦趨穩定。而且今年下半年,內地的招商銀行及工業銀行也計劃在港登陸;另外,在外圍市場方面,市場憂慮內地經濟過熱恐引發多項宏觀調控措施、油价高位運行不利公司表現,故沽壓可能一觸即發。

上市不能解決中行深層問題

市場普遍認同,上市國有銀行邁向商業化的重要一步。通過上市可以改善產權結構、加強外部監管和信息披露,提升資產質量。

不過,業界人士指出,許多深層問題無法透過上市解決,中行在内的中國銀行業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內地有專家坦承,投資國内銀行最大的风险之一是其不良贷款。據深圳商報報導,在評論建行上市事宜時,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表示,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可置信度低是導致中國國有銀行大量壞賬的關鍵因素。近期,内地醖釀推出新一輪的宏調措施,包括收緊信貸政策,爲過熱的經濟降溫。一旦宏調上馬、經濟增長放慢,不良資產情況會惡化。

另外,國有銀行管治普遍未達商業化標準,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是長久存在的一個問題。

這兩個關鍵缺陷均非上市本身所能解決的。

人民幣匯率升值攤薄盈利

彭博新聞社報道,中行是内地最大的外匯交易商。截至2005年年底,該行擁有外匯達390億美元。據瑞銀集團調查報告顯示,受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中行去年外匯虧損達到人民幣51億元。該報告稱,與同行相比,中國銀行承受人民幣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無疑是最大的。瑞銀集團是中行今次上市的承銷商之一。

瑞銀預期,人民幣匯率有望在今年年尾提升至7.8,在2007年年尾達到7.5。這意味著,中行在2007年將再因人民幣匯率升值虧損人民幣30億元。瑞銀預計中行今年盈利人民幣363億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原中國銀行廣東分行長余振東入獄12年
廣東一銀行行長貪污二十億輕判十二年引非議
巨貪不死,死刑何用
中行貪官余振東被美國遣返後被判12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