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7成民眾對政府危機管理不滿

標籤: ,

【大紀元5月9日訊】北京某一論壇指出,隨著城市進入快速建設期和發展期,許多城市也同時邁入了“非穩定狀態”的危機頻發期。中國城市居民有7成對各種危機整體發展趨勢表示不樂觀、缺乏安全感,危機管理已成為中國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危機趨勢惡化 民眾無安全感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近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危機管組公佈了有關中國城市居民危機意識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被調查人群表現出很強的不安全感,被調查者對中國國內整體危機的發展也普遍持悲觀態度。70%的調查物件認為突發性重大災難爆發的趨勢更加惡化。

因為這幾年中國頻繁發生的礦難事故、薩斯(SARS)、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的接踵而來,還有天價住院費、醫院拒收無錢民工導致其死亡等諸多事件讓人少了安全感。

危機管理不善 是惡化主因

對於惡化的原因,有近一半的調查對象認為政府的危機應對體制存在嚴重缺陷,缺乏完善的危機管理機制。有67.6%的人對政府的危機管理現狀不滿意,認為其投入不足、重視不夠、急需提高。

中共有關部門在應對一些突發事件的表現確實不佳,例如:非典前期對疫情的瞞報;去年松花江水污染嚴重,有關單位卻對民眾說只是日常停水。這些事件和做法都給民眾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缺乏應急機制 遇災百姓受苦

2005年12月,山東威海市連續5次強降雪,幾乎陷入癱瘓。據媒體報導,880多輛車、2000多名乘客被困途中,有的乘客和司機在寒夜裏苦苦等待救援長達10個小時。

2004年7月,一場中等降水量的大暴雨就讓北京的交通頓時癱瘓。據悉,當時有人從北京香山步行26公里回家,市內地鐵灌水、下水道變噴泉、路面塌方等事故頻繁發生。這說明整體應急機制是欠完備的。

緊急逃生避難 缺乏實際經驗

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表示,從未想過如何避難。這說明大部分中國公民沒有應急的實際經驗,一旦發生危機事件,會貽誤避難或搶救的最佳時機,甚至導致局面混亂不堪。

調查中,發現民眾實踐經驗非常短缺。有84%的人從來沒有參與過危機現場的搶救工作,更不用談幫助別人逃生。

據瞭解,美國早在1985年就組建了社區救災反應隊,美國國家防火協會經常組織北美統一的火災“大逃亡”訓練活動;而中國百姓現在還停留在如何使用滅火器等最基本的技能教育階段。

安全教育和培訓 不受重視

國外的大、中、小學都開設有安全教育、急救方面的課程,政府跟社區、家庭也經常聯動做演練。而中國在這方面的教育很少。63%的被調查者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危機應對或者生存急救方面的培訓。而且,大家對培訓的費用也非常在乎。90%的人願意接受免費培訓,如果是收費培訓,接受比例則大幅下降到了37%。

正因為國外重視安全教育和培訓,才會有“9•11”事件發生時,現場人們撤離時的鎮定有序。2005年倫敦發生地鐵爆炸事故時,人們並沒有恐慌,也沒有發生踩踏事件。

2成民眾寧捨命不捨財

據調查,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結果。調查者假設了一個恐怖襲擊事件發生的頻率,如果恐怖事件發生率是萬分之一,有22%的人不願意做任何投資來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隨著發生頻率增長至百分之百,也仍有22%的人堅持不投一分錢。看來,有很多人仍然堅持“捨命不捨財”的觀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嘉義縣政府在石龜溪舉辦防汛演習
澄清湖球場最不安全  高縣教局要求La  New儘速改善
地理資訊展  馬英九:全民共享資訊建設成果
展示防災整備訓練成果 台北今夏不缺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