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尊嚴」字慧(七)

字的尊嚴,字慧
蘇金國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6日訊】 助人悟道的漢字
  
當我們做了不該做的事,說了不該說的話,心裏總會產生愧意。當你心生愧意的時候,往往會有兩種後果,一種是懺悔,另一種是隱秘。如果是大智大慧的人,一定不會隱諱,他會坦誠布公,承認錯誤,表示負責,並且決心不再犯,這就是懺悔。倘若相反的,不願人知道,想盡辦法隱瞞、掩蓋;那肯定心裏要養著鬼了(愧)。心內的鬼要比心外的鬼可怕多了。這個難躲的敵人,會算計,會做假,既害人,又害己,你會為他越陷越深,以至不能自拔。要是發覺得早,決定擺脫他;最好從「心」裡把它及早的「斬」殺掉(慚)。你就能做到懺悔,獲取莫大的功德。我認為這是古聖賢在造字的同時刻意給我們一個忠告。
  
許多刑案多數在盛怒下發生。更有的在事發後感到莫名,不信自己會做出那樁愚蠢的傻事。誠如當事人所感:的確不是他的平常心所為。但由他親自犯下的罪,他如何能開脫呢? 這不是有點冤枉嗎?那要怪誰呢?要怪就怪他不識「怒」字了。
  
「怒」字告訴我們:當你發脾氣的時候,你的心,早受到人家的控制,沒有了自己理性的主張。那時是由任性的脾氣在指使著他。他已經變成壞脾氣的奴才,奴才一樣的心(怒),敢不聽他主人的話嗎?主人一聲令下:打人,他就得打;就這麼簡單。等到闖了禍,你能找他負責嗎?他早已逃之夭夭了。俗話說:白狗偷吃,黑狗遭殃。你就得遭殃。吃一次虧,就該學一回乖,以後再要碰到發怒的時候就得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再做脾氣的奴才,供人差遣。只要腦子一清醒,就好像心裏頭發了光(恍)。「光」一照甚麼都看得清楚,也就恍然大悟了。進一步說:我犯了錯是「如」此,別人不也一樣嗎?想到「如是」「如是」。不禁就想通了一些道理。原來「如」此。我們的心能不受外境所牽引了;如如不動的心(恕),那才是寬恕的心。懂得寬恕那是大智慧的體現。當我們對事對理洞察透徹,當下輕鬆爽朗,那種暢快的心境,只能意會,不可言表。你再想:要是人人都能像我一樣,得到好處,超然物外,該多好啊!當下這個(=茲)願「心」,就是慈。實際上,那麼多人都還不能超脫,都還在迷糊造業受罪,感到自己非行動不可,非出力幫幫他們不可。這個「非」常的心就是悲。
  
聖人造字有這麼大意念空間供我們去感悟,我越想越感到這「字慧」的不可思議。 @(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記得許多年前我讀過聯合國發表的一篇學術文章,是一位人類學專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多方的探討後,寫出來的,內容主要是說他獲得一個可靠的結論:「人類最早的貸幣是貝殼。」那時我就想起「買賣」二字不是從「貝」嗎?原來我們的祖先在文字上告訴了我們,上古時代的人,就是拿「貝」殼來做買賣。可見這個文字就是活的歷史見證啊!
  • 一個字一尊佛

    漢字豐富的內涵,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廣闊的思想空間,讓我們盡情暢遊,開創各種崇高聖潔的意境,並能提升我們的悟性。

  • 我們的祖先最重視人格品德的修養。從文字創造的用意可以揣測得到。譬如懺悔都從「心」,意思是對自己的錯誤罪過感到痛心,表示願意從心念上悔改。從字的結構上看,我們不難可以理解成:「人人」的「心底下」都可能藏著「非」分、「非」法、「非」禮的錯誤觀念,甚至想動兵器「戈」去爭去鬥。是以,須要「每」天從「心」裡去發覺,盡力革除,那些非分、非法、非禮的錯誤觀念,言論及行為。這樣的懺悔在佛經裡說,可以得到莫大的功德,是真正的無量功德。
  • 有時我們經歷了一些事情悟出一些道理後,偶爾看到我們所用的文字,一時會驚覺:原來這些道理文字上早提出來了。
  • 奇妙的漢字
      
    常用的漢字部首邊旁不多,如果都認得,對初學的人來說,容易辨識,記憶快。比如說,模 不清有三個類似的詞:月光暗淡下的『朦朧』從『月』;日光暗淡不明的『  』從『日』,目光不明的『蒙 』從『目』,一說就清楚明白,其他邊旁部首也一樣。偶爾有些被借用的另當別論,但字數不多。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