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愛吃生魚片易染肝吸蟲 廣東沿海是高危區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六日電)廣東省衛生廳宣佈將廣州番禺、珠海鬥門、佛山禪城等12個市(縣區)列為肝吸蟲病高度流行區,感染率達20%以上,肝吸蟲病多因民眾好吃生魚肉引起,專家呼籲民眾進食魚肉前要用高溫煮食。

「南方日報」引述廣東省衛生廳統計,廣東有63個市、縣、區流行肝吸蟲病,流行區人口達3千多萬,流行區人群平均感染率高達16.4%。其中番禺、鬥門、禪城、中山市、江門新會區等12市(縣區)屬高度流行區,感染率高達20%以上。

廣東省已成立肝吸蟲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推行廣東的肝吸蟲病防治工作。

據悉,在江門等沿海地市,肝吸蟲病已被列為三大需要重點防治的地方病之一。肝吸蟲病多因為吃生魚引發,屬慢性病,早期病症並不明顯,病輕者表現為腹痛、腹瀉、營養不良、肝腫大;重者可出現肝硬化、腹水,兒童感染後還可能造成侏儒症。

報導指出,經實驗證明,在厚度約1公分的魚肉片內含有的肝吸蟲囊蚴,在90℃熱水中,1秒鐘即能使其死亡,75℃時3秒內死亡,70℃及60℃時分別在6秒及15秒內全部死亡。囊蚴在醋中,可活兩個小時;在醬油中5小時全部死亡。但在燒、烤、燙或蒸全魚時,可能因溫度不夠、時間不足或魚肉過厚等原因,囊蚴不能全部被殺死。

肝吸蟲主要寄生於人或貓、狗的肝膽管內。貓、狗等為本蟲的保蟲宿主,含毛蚴的蟲卵隨膽汁排至腸腔,又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入水後被第一中間宿主沼螺、涵螺或豆螺等吞食,毛蚴在螺體內孵出,經胞蚴、雷蚴、尾蚴各期,尾蚴自螺體逸出,再侵入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內形成囊蚴,人因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而感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