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寬宏大度 平易謙和

【字號】    
   標籤: tags:

兩漢末年紛爭四起之際,漢光武帝劉秀,順天意應民聲,平息群雄,以柔術治國,統一了分崩離析的中華民族,開創了「光武中興」的盛世。

劉秀為人寬宏大度,非常謙遜,尊重別人,平易近人;從不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輕賤他人。因為他這種為人處事的態度,以致他的臣民非常愛戴他,即使對他有成見的人,在同他接觸後,也因他的謙虛而投奔他的陣營。

馬援是劉秀麾下的一員名將,可是馬援原來卻是西州大將軍隗囂的人。隗囂當時佔據著河西走廊一帶,與東方的劉秀、西南方的公孫述形成鼎足之勢。當時隗囂聽說公孫述準備在蜀地稱王,於是派馬援前去見劉秀和公孫述,以決定自己的去從。

馬援與公孫述原先是同鄉,小時候就非常要好。這次去見公孫述時,公孫述大擺姿態,處處以帝王身分自居,前呼後擁。在佈置好了場面和衛士後,才接見馬援。

馬援去洛陽見劉秀時,劉秀並沒有升堂坐殿,獨自一人坐在洛陽宮宣德殿中會見了馬援,笑著對馬援說:「貴客敢往來於兩個皇帝之間,見多識廣。今天有幸見到貴客,真是深感榮幸。」

馬援見劉秀說話如此謙虛,說道:「當今之世,不但皇帝選擇賢臣,而且臣下也會選擇賢君。」並疑惑劉秀難道不怕自己是刺客嗎?劉秀告訴他,只把他當成位使者,對使者應當以禮相待。

馬援回去後,對隗囂談起公孫述,認為公孫述只是井底之蛙,處處妄自尊大。而對於劉秀,馬援認為他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材,讚歎道:「我和光武帝見了數十次面,我們談得非常投機。光武帝才智過人,勇略無敵;而且推誠相見,無所隱伏,心胸闊達,待人謙遜,就像當年漢高祖一樣。」

隗囂聽後,打消了心中的疑慮,便將兒子隗恂送到東都洛陽,表示效忠光武帝。馬援也隨後帶領家屬前往洛陽,成了光武帝身邊的一員名將。

有一次,劉秀外出打獵深夜方歸,要從洛陽城的東北門進城,掌管這個門的官吏郅惲拒不開門。劉秀讓人點起火把,並告訴說皇帝回來了,郅惲說:「火光閃爍,又遠遠的,看不清楚。」就是不開。劉秀沒法,只好轉到東城門進了城。第二天,郅惲上書批評了劉秀一頓,說他遊獵山林,夜以繼日,帶領出一種不良風氣,危害國家。劉秀不但沒有治罪於他,反而賞了郅惲100匹布。

當時太原郡有個叫周黨的,在當地很有些名望,因為不願做官,身穿短布單衣,用樹皮包著頭去見劉秀。按當時的禮節,周黨應該向劉秀通報姓名,結果周黨也沒有通報,只稱自己志趣不在做官。劉秀並沒有為難他。有大臣認為周黨在皇帝面前驕悍無禮,以此來獲得清高的名聲,應治「大不敬」罪。劉秀對群臣們說:「自古明王聖主都有不願為他做臣的人,伯夷、叔齊就不食周粟。太原那個周黨,不接受我的俸祿,這也是各自的志願,賜給他40匹綢子。」

在詔書中,劉秀經常稱自己「德薄」,要上書者不要稱他聖明。各郡縣經常報告一些所謂「嘉瑞」事物,群臣要求史官將這些「嘉瑞」記載撰寫成書,以傳後世,劉秀一律不許。

曾有文臣武將屢次諫說劉秀舉行封禪大典,劉秀十分謙虛的下詔書道:「我即位三十年,百姓哀怨,不見功德,哪有封禪的資格。當初齊桓公想封禪,遭到管仲的批評。今後誰再敢妄言封禪,嚴懲不貸!」大臣們遂無人再言封禪。

【明慧網】(htt

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改過,就是改正過失或錯誤,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種道德修養,屬於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古人認為,即使是聖賢,也難免有過失。《左傳》上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 兒子有一套國內出的動畫片《西遊記》,那天陪著兒子一起看,誰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深感中共的恐怖,黨文化如此無孔不入的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進行著破壞。
  • 我已認清了共產黨的邪惡本質,知道它是破壞傳統文化、鎮壓人民的邪惡組織。從它建立那天起,就靠著謊言欺騙人民,靠暴力鎮壓人民,使人民變成愚民、順民,變成不會思考,只會服從命令的工具,以便維持它的統治。邪惡共產黨禍國殃民,從建黨至今,發動了很多次重大的政治運動,使許多無辜善良的人們慘遭迫害,使無數的家庭家破人亡。尤其以江澤民為首的邪黨對修心向善的法輪功學員的迫害更為慘烈。全國的公、檢、法、司都參與了迫害,它們跟蹤、監視、綁架法輪功學員,並動用了各種殘酷的重刑妄圖使法輪功學員屈服。最近又有證人揭露邪惡共產黨在全國設立了36個秘密集中營,專門關押法輪功學員,並將他(她)們活體解剖,盜取其器官出售,然後將他(她)們就地焚燒。
  • 孔子看子路驚訝的樣子,接著說:“真正的祈禱必須不存任何雜念,而且要符合天地諸神的意旨,也就是要尊崇諸神、不違背天理,所以我才說我已經祈禱很久了。”
  • 孔子又說:“所謂的‘剛’,並不是指逞強好勝,而是一種克制自己的工夫。能夠克制住自己的慾望,無論在任何環境中,都不違背天理,而且始終如一,不輕易改變,這才算是真正的‘剛’啊!”
  • 財富可以裝飾房屋,道德可以修身養性。人心寬廣平和,身體就能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心意真誠。
  • 孔子說:“君子容易侍奉而難以討好:不以正道來討好,君子不會高興;小人難以侍奉卻容易討好:只要是討好,即使是歪門邪道,小人也很受用。任用下屬時,君子能量才而用,小人則求全責備。”
  • 有人問夏原吉:“這種雅量可以學習嗎?”夏原吉說:“我年幼時,遇到冒犯我也必定要發怒。後來我先在外表的臉色上忍,再慢慢忍於心中,久而久之就沒有甚麼事不能忍了。”
  • 孔子死後,叔孫武叔在魯國的朝堂對大夫說:“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把這個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說法的荒謬吧。以宮牆來作喻,我子貢的牆剛剛達到肩膀,人們從牆外過,探頭就可以窺見室家之好。孔老師的牆高達數十丈,很難有人能夠尋到正門得以登堂入室,所以,沒有幾個人能夠見到裏面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老師當年也慨嘆說:‘得其門者則寡矣’,以此來說現在的這個情況,是很恰當的。”
  • 《九評共產黨》係海外獨立自由媒體大紀元時報的系列社論,是一群在海外脫離「黨文化」的智識份子與辦報人,在清明的理智下,忠實客觀的重新審視共產主義運動和共產黨,深入分析在經歷了160多年,付出了近億非正常人口死亡,以及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文明之後,中國所選擇的,或者說是中國所被強加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