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宇:中俄合作與美日聯盟

──剖析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議

(美國)楊力宇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訊】近年中國展開全方位的外交攻勢,並與俄羅斯在上海合作組織全面合作;另一方面,美日、美印關係趨於緊密;因而在東半球浮現雙方對峙之勢。但美中兩國均有必須合作之認知,故未來雙方必然既合作又競爭甚至鬥爭,絕無成為戰略伙伴的可能性。

近年中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向俄羅斯購買大量武器(包括戰機、潛艇及其他各種新型武器),軍力明顯提升,並加速國防現代化的步伐。

除軍事力量外,大陸的經濟、政治、外交的實力也顯著上升,在國際社會發揮一定的影響力。

中國的全方位外交攻勢

因此,最近三年多胡錦濤開始修正江澤民的守勢外交,積極展開全方位的外交攻勢:

.全力提升中俄戰略伙伴關係,展開廣泛的軍事交流,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深化能源合作及加速武器與高科技技術轉移。中俄領導人已舉行多次高峰會議,兩國顯然已進入準同盟關係,以對抗美日軍事同盟關係。

.在全球各地(包括中南美洲、中東、非洲及中亞)尋求能源,並與十多國簽訂能源合作協定,以確保中國經濟發展之需要。

.積極改善與越南、印度及東南亞各國的關係。

.近年中亞已成為美俄鬥爭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也不甘示弱,積極進軍中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資金,並與俄羅斯合作,制衡美國的影響力。中亞為俄羅斯的後院,也是影響中國國防安全的重要地區之一,因而與俄羅斯合作,共同抑制美國勢力深入中亞。

.改變鄧江時代以歐美大國及日本為中國外交主軸的外交路線,強化北京與發展中國家(包括非洲及拉美國家)的關係與合作。胡錦濤及其他中國領導人曾多次親自訪問這些國家,溫家寶訪問非洲七國,並已簽訂多項協議。

.改變江澤民對日本的軟弱政策,針對中日有關東海油田、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及日本教科書歪曲二戰歷史的爭議(如日本否認侵華、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等問題),採行強硬政策,並拒絕安排中日高峰會議。

.雖有意改善中美關係,但在貿易逆差、人民幣升值、保護美國智慧財產等問題上,並未作出具體的讓步或承諾。在北韓核武問題上,中共也未對平壤施壓,協助華盛頓解決此一棘手問題;在伊朗核武問題上,北京更是全面與俄羅斯合作,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抵制美國的制裁方案。

中俄全面合作關係

近年中國外交最大成果之一應是鞏固及提升中俄的合作關係。

在現階段中俄並無國家利益之衝突。俄羅斯固有重建超級大國的意圖,中國也有成為世界大國的願望,而美國則是俄中兩國的野心之最大阻力,中俄兩國因而積極合作,共同抗拒美國的阻力與壓力。

上海合作組織對抗美日聯盟

中俄戰略伙伴關係最令美國憂慮的即是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合作。

雖然北京一直強調奉行獨立自主外交,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不參加軍備競賽,也不進行軍事擴張,但在二00一年卻與俄羅斯合作,發起成立上合組織,改變較為保守的外交政策,主動出擊挑戰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及影響力。上合發展迅速,現已有六個成員國:除中、俄外,還有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及烏茲別克等成員國,而蒙古、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四國現已成為觀察員國;白俄羅斯、斯里蘭卡等國也已正式申請加入,未來成員國必然迅速增加,成為由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外的另一全球性的國家組織。

今年六月十五日上海合作組織在上海舉行第六次元首會議,由胡錦濤以主辦國元首身份主持峰會,與出席峰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及其他四國元首達成頗多共識,令美國憂慮,原因頗多:

.上合未來可能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及美日的軍事同盟關係。

.中亞諸國未來可能向中俄靠攏,形成排美集團。

.上合曾發表聲明,要求美國自中亞國家撤軍,引起華盛頓的強烈反感(為支援伊拉克戰爭,美國在中亞數國已建立空軍基地)。

.上合組織已從反恐及安全合作機制擴大到政治、經濟及文化合作,未來甚至可能形成戰略合作機制,令美國關切。

.上合未來可能納入伊朗,而伊朗與北韓均抗拒美國壓力,有意發展核武,令華府憂心忡忡。

而最令美國不安的則是北京似乎有意整合從北韓至中亞及中東地區,並與俄羅斯及其他國家合作,形成挑戰美國利益的新北約組織。

上海合作組織的未來發展將是影響美中俄三角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國的亞洲新政策

因此,頗多美國領袖(特別是保守派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認為近年中國的崛起已形成對美國的嚴重威脅,「中國威脅論」已成為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考量之一。

雖然北京一再強調「和平發展論」,甚至拋棄「和平崛起」之說,但仍未化解華府的疑慮,美國因而採取一系列的新政策:

.強化美日軍事合作,鼓勵日本修改憲法,積極擴張軍力。

.分別與蒙古及印度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美中至今只是建設性的合作伙伴而非戰略伙伴),以對抗中俄合作。布殊已訪問印、蒙兩國,並與之簽訂多項合作協議。

.積極拉攏巴基斯坦與中亞國家,並提供頗多援助。

.展開與越南多方面的合作,並大力支持越南的經建,越南未來可能允許美國軍艦使用金蘭灣港。

.強化與澳洲及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有意弱化這些國家與北京的關係。

明顯地,美國現全力整合中國的周邊國家(包括蒙古、印度及越南),對華形成包圍之勢,以抑制中國的崛起及威脅──此一嶄新的對華政策似乎逐漸成形。

美中的矛盾、衝突與合作

然而,在甚多領域中,如經貿、北韓與伊朗核武及其他國際問題,美國仍需中國的合作。中國雖然反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及對台灣的支持,但在甚多領域中也必須與美國合作。

中美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雖日益明顯,但雙方均有必須在多方面合作的認知。因此,未來中美應是既合作又競爭甚至鬥爭,絶無成為戰略伙伴的可能性。

轉自《爭鳴》2006年7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紐約舉辦趙紫陽生平研討會
楊力宇:為民主犧牲自我──趙紫陽的生與死
討論:回顧2004 年中國反腐敗
楊力宇闡述中亞獨裁政權倒台衝擊中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