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琇玲 魔法媽咪打造科幻住宅

人氣 74
標籤:

【大紀元7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採訪‧攝影 】老師的家不稀奇,但建築系老師的家肯定有看頭。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溫琇玲和她同在教育界服務的先生--台灣科技大學總務長廖洪均,以及兩個可愛的孩子,共同打造了一個饒富人文氣息又尖端科技化的住宅環境。

在學界以研究「智慧住宅」而聞名的溫琇玲,為何會從原本所學的海洋建築跨行到智慧建築?她說,1988年返台服務時還是戒嚴時期,海岸線都被軍方管制,即使是學者也無法順利從事研究,因而在現實環境與因緣際會下,她開始了智慧建築領域的研究。目前這間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房子是14年前買的,父母親就住在隔壁,彼此照應十分方便。

1樓後院圍牆上的畫是10餘年前溫琇玲的幾位學生到家中用陶磁馬賽克所拼貼而成的,這幅眾人的心血結晶,讓原本就綠意盎然的庭院,更加具有創意與藝術之美。


這間社區內的透天厝,裝潢與設計皆由溫琇玲一手包辦,或許是身為老師的眼光與品味,即使歷經十餘年,依然符合現在的室內設計風格,毫不退流行。

夫婦倆結婚近17年,兩人的求學背景大不相同,溫琇玲留日,廖洪鈞則分別在英國與美國求學,溫琇玲實事求是的認真態度,讓廖洪鈞曾笑說她是完美主義者。而廖洪鈞溫文儒雅又休閒的處世態度,則讓家中總是保持平和愉快的氣氛。

——————————————————————————–

一手指 遙控家中電器

頂樓是兩個寶貝兒子的秘密基地,窗外可遠眺木柵動物園,兄弟倆在這可看電視、打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


由於溫琇玲夫婦身在建築與工程學界,對於居住品質的要求,當然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因此這間房子在這十幾年中,不斷經歷一些改良與改造,像是庭院、車庫與衛浴等,都在夫婦的共同構思下做過些「小手術」,讓住宅整體的規劃更加符合一家人的生活需求,房子與家中成員都隨著時間而不斷進步。

由於家中的房間夠多,因此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空間,溫琇玲說,每當晚餐結束,兒子們上樓讀書,而她和先生則是一人一房,開始挑燈夜戰,準備上課的資料或是批改學生的報告與考卷。

溫琇玲認為,居家品質要不斷的去經營與改善,而這不光只是硬體的更新,生活的態度才是關鍵,也必須要家中成員共同來努力才行。

當記者問溫秀玲對於目前居住環境的感覺時,她露出滿意的神情,並笑著說:「我們還要繼續在這裡住20年」。

智慧建築 以身作則

溫秀玲家中所裝設的這套系統稱為「行動家庭總管」,能由家中平面圖中辨別各房間監視器的位置,另外還裝設紅外線感應器與瓦斯偵測器,在這個螢幕中就能對家中的狀況一目瞭然。


溫琇玲的家最與眾不同之處,就是裝有一套智慧住宅系統,有了這套設備,讓身為主婦的她可以在出門遠行時透過觸控式手機的即時影像傳輸,了解家中的情形,並遠距操縱家電,開關大門接送客人;也能讓身為母親的她在辦公室透過網路掌握家中的安全,一旦有人闖入或是瓦斯外洩,都會即時發出警告訊號來提醒她。

溫琇玲表示, 許多人覺得智慧化住宅科幻而不真實,她以自己為例,印證這些都是實際可行的技術,而市場上也已經有科技業者在開發方便又具體可行的住宅配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安寧病房護士經驗談:臨終者最驚人的3件事
咖哩飯醬汁該放左邊或右邊? 日本網友投票
清熱健脾的靈根「蓮藕」 挑選秘訣一次看
Costco烤雞:超市經典美食背後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