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彥臣:推出《江選》,凸顯意識形態高度混亂

綦彥臣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8月18日訊】《江澤民文選》三卷一起推出,超過了當年《鄧選》陸續推出的氣勢,故坊間猜測此為江欲顯個人聲名的行為即強行確定精神領袖地位,或為染指十七大高層權佈局配而作,云云。這樣的說法,不無一定道理。但是,就前現代中國國家治理與政黨政治的運行架構而言,《江選》的集中推出凸顯出了中國社會政治史無前例的政治窘境,即意識形態高度混亂。

這種混亂狀況,從毛的階級鬥爭到華的「兩個凡是」,再從華的「兩個凡是」到鄧的「真理標準」,均沒出現過。鄧在確掌了「真理標準」的巨大意識形態資料後,迅速轉為經濟建設中心論(後又附「兩手都要硬」),創造了一個放鬆意識形態剛性──推進社會整體庸俗化的相對寬鬆環境,其間趙紫陽提出了「共產黨員也是人(庸俗之人)」的現實主義論斷,無疑大大縮短了執政精英集團與民眾的心理距離。

一、「中下之主」的無可奈何

鄧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實際上是「經濟增長說明一切」的模式,但其匆忙所選接班人江澤民不過是個「中下之材」,既無法解決鄧的「增長主義」所帶來的問題如環境污染與兩極分化,又無創製之能力,所以才出了「1992牴觸」,迫使鄧不得不南巡放話,試圖在廢黜胡、趙之後再度「行廢立之事」。

雖經見機轉舵之無奈且又在獨立掌政後推出了「三個代表」,向國內崛起的中產階級特別是權貴資產階級讓步,並向國際社會模糊示意自己在選擇「江氏拐點」如庫恩所撰《江傳》表示江有民主化的傾向與模糊戰略觀,但是總的來看,江在意識形態放鬆上既沒循序而進也沒創新主見,其間,未定型的「江話體系」又突遭法輪功挑戰。無論《江選》還是《江傳》都清楚地表明了江在此事上的驚恐不安、手足失措之狀。如此,則有:(1)不僅清楚地說明了一個「中下之材」變成「中下之主」的窘狀,而且逼使他選擇一種核心安全機制,不惜權宜地採取「以腐敗換團結」之策,這也是至今為人詬病的「上海幫」問題的政治根源;(2)江的「13年」實際上不過是鄧去世後的「五、六年光景」,況且鄧深知此「中下之材」不足守業,故而才有隔代指定接班人的非常之舉,「胡溫(新)政治」在邏輯上成了對江氏政治的一個否定。

二、胡錦濤面對政治負資產亦陷窘境

胡錦濤執政以來,面臨了大量的上兩代政治負資產:(1)增長主義帶來的兩極分化問題;(2)「腐敗換團結」導致的全面政治失信問題;(3)社會多元化自然發展的欠賬問題,如公民政治權利公約從1998年的政府認可,拖至今天已近八年仍無議會批准之望,故致維權運動形成了執政高層驚恐的「第一社會問題」。

在這三大的政治負資產無法一時彌平的情況下(應當說取消農業稅與「建設新農村」之行動與口號,收效不小!),改革的倫理性遭到了全民性質疑,底層社會的維權就更具倫理合法性,而社會的官民對立(以群體事業為表徵)也呈現出高度緊張之狀。在知識精英集團內部關於(繼續)改革是否具有倫理合法性的問題也呈愈吵愈烈之狀,以致胡錦濤不得不親自表態「堅持改革」。

胡錦濤執政以來,清楚地表明他要創一套新意識形態的衝動,從高調的「兩個務必」,中經「尋找馬克思」,落腳到「八榮八恥」,足見功利之急。

「胡語體系」基本上以重新發現馬克思主義的「合理成分」為狹義意識形態合法性本源,屬務虛部分。甚至說客觀上拋開「三個代表」的創新企圖可比擬成於新時代的「唐僧取經」,但是,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與國際格局變化中突發因素之多,「取經」的耗時性是遠水不解近渴的。「胡語體系」的務實部分寄托於文化合法性,其「榮辱論」更多地以民族主義(特別是儒家文化加少許墨家精神)為內含。

三、清算權貴資產階級存在可能

人們無法排除胡溫(新)政治的「時代影響沉澱與個人行為選擇」因素可能產生「新文革」的衝動。因為他們這一代人大都出生於1945年前後,在其人生價值觀念成長期經歷了中國政治的三大突變:其一者,1957年的「反右」,這批人均在社會認知起點的少年時代(12歲);其二者,「文革」高峰期如1969年,他們正處青年理想時代(24歲);其三者,徹底否定「文革」、社會轉入「增長主義」始點是1981年,這批人(36歲)正向中年定型期邁進。

對於這一代人,權力目標當然重要,而重新創製又有三大政治負資產的前兩項為扼喉之力,難以有實際行動。同時,在保證短期均衡(即不崩盤)的情況下,又要給出一個長期均衡的戰略示意──「我們有能力將中國送到民主軌道」。在諸種壓力不得緩解且底層社會對「平均」形成宗教般的訴求後,就不可避免可要採取表面是鐵腕而實質上是「遷就民眾」的非常措施。

這種措施的最好的操作切入點就是實行「經濟文革」,清算江時代「以腐敗換團結」所形成的梯度社會腐敗後果──各級次的權貴資產階級。這是江在有生之年最不樂見的情狀,因為這個情狀第一步就會使「以腐敗換團結」組織起來的鬆散聯盟遭到政治清算。在中共歷史,這樣的例子已經不是「新生事物」了,至少有鄧時代清理「三種人」可作成規而循。如果說《江選》一定有什麼私心的話,那就是要讓社會而不是黨內給他那個聯盟以時間,平平安安地從權力漩渦中「甩出來」。

結語:不許社會評論《江選》

作為政治家無論是「中材之下」還是忍人所不能忍的「高士」,都會有一套絕然不同於表意意識形態的分析系統。網絡監控、宣傳系統的社情搜集、政府的形勢研判乃至於情治系統的特殊手段,都會印證中國既便是完全處於最傳統的古典社會中,也到了意識形態整合的時期了。而哪個派系或集團有能力來整合,則完全交給了隨機概率。《江選》就是他那個「江話體系」參與博弈的一種強烈表達,而權力分配早已淡化成次要問題。

總的來說,《江選》雖在社會上公開銷售,但是根本上還是一個欲補「胡語系統」不足的「內部說法」。因為,來勢兇猛的「江話系統」竟然不允許網民評論,任何一個關於《江選》的網絡新聞的「網友評論」都保持為「0條」,而點擊評論(或發表評論)也被告知「網頁有錯誤」。

這個「小故事兒」又成了21世紀初中國新聞管制的一段「趣話」,此中原因也許要等到「江澤民時代」真正地結束了,才會有人以揭密歷史的方式告諸天下。

《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綦彥臣:窮途末路,北韓導彈有可能襲擊中國
綦彥臣:中國全面進入「發展的危機」階段
昝愛宗:《江選》出版——還有多少人相信江澤民?
【專家評論】中共炒作「江選」為哪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