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訪中亞延續日中全球能源戰?

標籤:

【大紀元9月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小玉2006年9月1日東京報導)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8月31日結束對中亞的訪問返回日本。分析人士認為,小泉這次中亞之行是日中在全球展開的能源爭奪戰的延續。但是也有分析人士質疑進入人口減少時代的日本是否有必要擴大能源開發,還有專家認為,日本在東海和中亞的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都很有限。

*牽制中俄影響?*

小泉首相出訪中亞作為日本首相首次對中亞地區的訪問備受關注。此間普遍認為,尋求與中亞各國在能源上的合作,牽制中俄在這一地區的影響是此行出訪的最大目的,也是日中之間正在全球展開的能源之爭的延續。

日中能源之爭主戰場從東海、西伯利亞正在向中亞、非洲擴展。伴隨能源需求急劇增加,中國最近幾年積極開發能源資源,日本也步步緊跟。

中國看好西伯利亞石油資源,與俄羅斯協商建設通向中國的輸油管道,2003年初日俄首腦會談則提出了將輸油管道延伸至日本海沿岸的方案,這使得通往中國的管道可能成為分支。

2003年8月中國海洋石油公司(CNOOC)公佈開發建設東海油氣田“春曉”(日本名:白樺),日本就做出決定,首次給予民間企業在東海的試行開採權,加以抗衡。

*堀井:日本缺乏中長期戰略展望*

日本有分析認為,這場爭奪戰缺乏理性,似乎是要同中國“作對”。

日本的亞洲經濟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國能源產業的副主任研究員堀井伸浩指出,日本在能源問題上採取的一系列抗衡中國的行為缺乏中長期戰略展望。

堀井分析說,日本有些政治家和官僚面對曾經遠遠落後於日本的中國迅速崛起感到危機,條件反射性的與中國“作對”。

堀井指出,東海油氣田如果擱置主權問題,僅從開發成本考慮,其魅力是有限的。針對小泉首相訪問的中亞地區能源資源,堀井也認為經濟效益值得懷疑。

*日中能源之爭有必要?*

另有分析質疑日中能源之爭的必要性。

日本的環日本海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伊籐莊一在日本的《朝日新聞》發表評論指出,確保能源資源對於日本來說不見得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日本開始進入人口減少時代,預計未來的能源消費也隨之減少。為此日本沒有必要像中國那樣急於為能源開發背上沉重的財政和投資風險的負擔。

*堀井:關係惡化更需要能源合作*

能源之爭對於陷入低谷的日中政治關係會產生何種影響?

亞洲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堀井伸浩指出,日中可以借鑒歐盟的經驗,歐洲各國當年也是從開展實惠利益的合作開始一步一步靠攏,最終實現了經濟一體化。日中兩國政治關係惡化才更需要能源合作,而不是對抗。

他指出,只要兩國堅持開通對於雙方有利的實務性渠道,兩國在能源方面合作的領域廣闊,這或許可以成為改善日中關係的一個突破口。

不過堀井也坦誠地說,從目前日本國內的氣氛來看,他的主張也許是少數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高智晟、袁勝、何俊仁與中共斷尾求生
美穿梭機進行發射倒數
袁勝事件告訴世界 退黨是中共最怕
短評:告別慣用黑頭套的恐怖份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