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制外國媒體可能影響在華外企

【大紀元9月1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006年9月12日華盛頓報導) 中國政府頒布新的限制外國媒體的消息不僅引起國際上的不安,更造成中國內外的外國企業的緊張情緒。美國專家認為,這些新聞限制不僅會傷害到外國財經新聞機構的利益,更會影響到所有在華的外國企業。

*企業界表示不安*

中國政府新近頒布的新聞控制辦法繼續在國際工商界發酵。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對此表示出越來越大的不安。

這個關於《外國通訊社在中國境內發佈新聞信息管理辦法》規定外國財經媒體不能夠直接向中國用戶提供它們的服務。

中國政府委託官方媒體新華社組建一個叫做中國經濟信息服務的機構來負責審批外國財經媒體在中國銷售產品的申請。除非得到批准,否則外國財經媒體,如路透社集團和美國彭博新聞社將不能夠對中國用戶提供它們的財經新聞。

華爾街日報星期二指出,過去外國媒體公司在新華社登記之後可以在中國推銷它們的財經產品,但新規定出來之後,情況就要改變。新的限制措施究竟會對美國企業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有關機構,如美國商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等業界組織都在進行研究,待情況明瞭之後再做正式反應。

*古特曼:會帶來負面影響*

不過,有關美國專家認為,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新華社進行財經新聞壟斷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不僅直接影響財經媒體的利益和中國開放的形象,而且會給所有在華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美國學者、《失去新中國》一書的作者伊桑.古特曼說:“我認為,任何企業都不能夠在不確定的條件下做出發展規劃,不能夠在它們的中國夥伴掌握著另外一套數據的情況下做出規劃。我們做生意要處在同一條件下,擁有同樣的數據,並據此對經濟走向做出判斷。如果信息和數據完全被中國政府壟斷,企業就失去了做出明智的決定的依據。”

*菲利普:影響中國開放形象*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前官員唐納德.菲利普坦率地表示,除了新華社,沒有甚麼公司會從限制媒體的措施中獲得好處。

菲利普說:“這個決定會傷害到所有在華經營的公司,不只是那些要向中國銷售信息產品的企業。原因是,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長,在中國經營的公司需要獲取最佳的信息。如果信息都要由政府機構過濾,其正確性和價值就要大大折扣了。這不會有利於任何人。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的根本所在,中國政府時常要走回頭路,企圖重新壟斷信息,這非常影響中國開放的形象。”

*給新華社提供創收機會?*

總部設在北京的麥健陸投資資訊公司董事長麥健陸認為,中國政府加強新聞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給新華社提供創收的機會。

一些媒體分析說,新華社社長田聰明跟胡錦濤關係很深,據信,新的限制措施就是在田聰明的推動下推出的。

中國問題專家古特曼持不同的看法。他指出,過去北京也多次採取過類似的措施,每次都很有針對性。在1999年和2000年之間,中國國家統計局就頒布措施,限制外國民調機構在中國的活動,要求所有民調問題都要得到國家統計局的批准,那次針對的是蓋洛普。

古特曼說:“我覺得,現在的情況有些類似。我的直覺告訴我,目前發生的事情跟過去也差不多。新華社這樣做的原因可能並不是要保護財經新聞市場,不是市場准入問題,而是要保護金融市場的某種活動,以免中國民眾知道。”

古特曼表示,有人說是為了今年年底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做準備,也有人說是為了2008年舉辦奧運會做準備,究竟是甚麼原因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菲利普:共同行動迫使北京讓步*

美國前貿易代表辦公室官員唐納德.菲利普指出,美中曾經就外國金融信息服務公司直接向中國市場提供服務達成過一個正式協定,中國現在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協定的內容。

菲利普認為,美國政府和企業界以及其它國家是不會接受中國政府限制媒體的做法。

菲利普說:“這種問題過去就出現過。我記得不僅是美國、還有歐盟和其它許多有關國家都表達過非常強烈的抗議,這些抗議也得到了中國國內輿論的同情,認為限制媒體是愚蠢的。我認為,有關國家和有關方面應當聚在一起商討如何採取共同行動,迫使北京改變這個決定。”

*古特曼:學習微軟經驗*

古特曼也表示,國際社會應當學習當年微軟公司組織美、歐、日產業聯盟挫敗中國政府強迫微軟交出其產品原代碼的企圖,一致行動才能夠讓北京認識到這個決定的錯誤,從而做出讓步。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各界聲援希望之聲 譴責中共封鎖新聞自由
中國記者趙岩獲無疆界記者獎
凌鋒:異地監督與異國監督
中共鉗制新聞自由 連續7年監禁記者人數最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