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制外国媒体可能影响在华外企

【大纪元9月13日讯】(美国之音记者:木风2006年9月12日华盛顿报导) 中国政府颁布新的限制外国媒体的消息不仅引起国际上的不安,更造成中国内外的外国企业的紧张情绪。美国专家认为,这些新闻限制不仅会伤害到外国财经新闻机构的利益,更会影响到所有在华的外国企业。

*企业界表示不安*

中国政府新近颁布的新闻控制办法继续在国际工商界发酵。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出越来越大的不安。

这个关于《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规定外国财经媒体不能够直接向中国用户提供它们的服务。

中国政府委托官方媒体新华社组建一个叫做中国经济信息服务的机构来负责审批外国财经媒体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申请。除非得到批准,否则外国财经媒体,如路透社集团和美国彭博新闻社将不能够对中国用户提供它们的财经新闻。

华尔街日报星期二指出,过去外国媒体公司在新华社登记之后可以在中国推销它们的财经产品,但新规定出来之后,情况就要改变。新的限制措施究竟会对美国企业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关机构,如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业界组织都在进行研究,待情况明了之后再做正式反应。

*古特曼:会带来负面影响*

不过,有关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希望通过新华社进行财经新闻垄断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不仅直接影响财经媒体的利益和中国开放的形象,而且会给所有在华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学者、《失去新中国》一书的作者伊桑.古特曼说:“我认为,任何企业都不能够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发展规划,不能够在它们的中国伙伴掌握着另外一套数据的情况下做出规划。我们做生意要处在同一条件下,拥有同样的数据,并据此对经济走向做出判断。如果信息和数据完全被中国政府垄断,企业就失去了做出明智的决定的依据。”

*菲利普:影响中国开放形象*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前官员唐纳德.菲利普坦率地表示,除了新华社,没有什么公司会从限制媒体的措施中获得好处。

菲利普说:“这个决定会伤害到所有在华经营的公司,不只是那些要向中国销售信息产品的企业。原因是,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在中国经营的公司需要获取最佳的信息。如果信息都要由政府机构过滤,其正确性和价值就要大大折扣了。这不会有利于任何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根本所在,中国政府时常要走回头路,企图重新垄断信息,这非常影响中国开放的形象。”

*给新华社提供创收机会?*

总部设在北京的麦健陆投资资讯公司董事长麦健陆认为,中国政府加强新闻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给新华社提供创收的机会。

一些媒体分析说,新华社社长田聪明跟胡锦涛关系很深,据信,新的限制措施就是在田聪明的推动下推出的。

中国问题专家古特曼持不同的看法。他指出,过去北京也多次采取过类似的措施,每次都很有针对性。在1999年和2000年之间,中国国家统计局就颁布措施,限制外国民调机构在中国的活动,要求所有民调问题都要得到国家统计局的批准,那次针对的是盖洛普。

古特曼说:“我觉得,现在的情况有些类似。我的直觉告诉我,目前发生的事情跟过去也差不多。新华社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并不是要保护财经新闻市场,不是市场准入问题,而是要保护金融市场的某种活动,以免中国民众知道。”

古特曼表示,有人说是为了今年年底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做准备,也有人说是为了2008年举办奥运会做准备,究竟是什么原因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菲利普:共同行动迫使北京让步*

美国前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唐纳德.菲利普指出,美中曾经就外国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直接向中国市场提供服务达成过一个正式协定,中国现在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协定的内容。

菲利普认为,美国政府和企业界以及其它国家是不会接受中国政府限制媒体的做法。

菲利普说:“这种问题过去就出现过。我记得不仅是美国、还有欧盟和其它许多有关国家都表达过非常强烈的抗议,这些抗议也得到了中国国内舆论的同情,认为限制媒体是愚蠢的。我认为,有关国家和有关方面应当聚在一起商讨如何采取共同行动,迫使北京改变这个决定。”

*古特曼:学习微软经验*

古特曼也表示,国际社会应当学习当年微软公司组织美、欧、日产业联盟挫败中国政府强迫微软交出其产品原代码的企图,一致行动才能够让北京认识到这个决定的错误,从而做出让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各界声援希望之声 谴责中共封锁新闻自由
中国记者赵岩获无疆界记者奖
凌锋:异地监督与异国监督
中共钳制新闻自由 连续7年监禁记者人数最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