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停黎南衡突 歐盟有心無力

標籤:

【大紀元9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秉均布魯塞爾特稿) 七月間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間爆發的戰事,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701號停火決議案後,雙方在8月14日起停止敵對行動。回顧這段暴力衝突期間,國際社會主要成員莫不期望交戰的雙方儘早結束衝突,歐洲聯盟更是卯足全力,折衝樽俎,期能在調停過程中,展現力量。

出力很多 效果不大

自以色列與真主黨激進團體開始相互採取軍事行動起,歐盟除三度派遣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最高代表索拉納前往中東調停外,目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芬蘭外長杜米歐亞及歐盟執委會外交事務執委費瑞羅—華德納也連袂訪問以、黎,進行斡旋,希望能促成雙方立即停火。

在衝突日益升高及雙方損失日益擴大後,歐盟也會同其他國際組織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義大利、埃及、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等國家,參加7月26日在羅馬召開的國際會議,希望能達成要求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間立即終止敵對行動的共識。8月1日,歐盟25國外長更是在布魯塞爾召開臨時特別會議,討論黎巴嫩的情況。包括索拉納、費德羅—華德納以及歐盟輪值主席國芬蘭政府總理及外長等,每逢黎南衝突升高造成重大傷亡時,更是迫不急待發表聲明,譴責或是呼籲停止攻擊行為。

然而,觀察歐盟在雙方衝突期間所做的努力,顯然並未發生多大作用,不僅高層外交官員訪問中東未能達成呼籲衝突雙方立即停火的目的,在羅馬國際會議中,因美國反對立即停火,與會的歐盟也無法與其抗衡。就算是聯合國安理會最後通過要求雙方停火的決議案時,採行的決議草案也是由與黎巴嫩關係極為密切的法國與美國搞定,歐盟並無置喙的空間。

多重原因 角色受限

這些事實說明,即使今天歐盟的會員國已擴增至25個國家,但它在排解重大國際衝突事件上,能使力與扮演的角色卻仍然有限,而所以如此,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項因素:首先,歐盟自身仍缺乏足夠的軍事力量,使得它在國際社會處理重大衝突事件上的發言權受到侷限,當事國雖重視與歐盟的關係,但卻了解歐盟本身在提供軍隊、執行任務上,並無太大力量,一切還得靠會員國首肯才行。這從法國、義大利、波蘭、芬蘭、瑞典與西班牙各自表態有意派遣軍隊前往以、黎邊界參加國際維和部隊可以看出。換言之,歐盟在展現軍事實力上,尚無統合力量,因此受到重視的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再者,處理政治事務的外交決策權也仍抓在會員國政府手中,歐盟外交高層官員的所有承諾,必須取得會員國的背書才能有實效,這對交戰的雙方而言,與歐盟討論問題也就沒有與會員國那樣直截了當、迅速可行。何況,歐盟會員國在外交政策上常有歧見,不易達成共識,也相對削弱歐盟處理國際衝突的功能。

事實上,包括英國、德國、荷蘭、捷克與波蘭等歐盟會員國在8月1日召開的歐盟外長特別會議中,就曾採取與美國相同立場,反對歐盟輪值主席芬蘭政府提出要求黎南衝突雙方立即停火的建議,並支持「先立即停止軍事敵對行動再尋求持續停火」的主張。更令人驚異的是,這次外長會議是在法國的要求下召開,而非輪值主席國主動要求舉行,清楚說明會員國對處理黎南戰事的態度與輕重緩急並不一致。

此外,面對國際重大衝突時,歐盟一方面希望能善盡國際成員義務,參與解決紛爭;但另一方面卻在國際政治上,採取支持在多邊架構下解決地區紛爭與衝突的政策,故向來主張由聯合國主導擬訂解決方案及派遣維和部隊。但在此政策下,歐盟因本身非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且僅能透過安理會內的五個歐盟會員國表達意見,無法代表所有會員國發聲,產生的力量也就有限。

人道援助 成效較顯著

這也並非說,歐盟在參與國際社會解決黎境衝突上,未曾做出貢獻。除在外交上的努力顯現「有心無力」外,歐盟在協助非歐盟國家自黎巴嫩撤僑及援助黎巴嫩受難人民上的表現,卻是有目共睹。根據歐盟執委會的資料,短短一個月內已提供黎巴嫩1億800萬歐元現金及其他物資的人道援助,並透過所屬的救援單位及其他國際組織,將援助物資送到黎巴嫩人民手中。

多年來,做為世界重要經濟強權的歐盟,一直希望在國際重大事務上,能早日扮演更重要的政治角色,而非僅侷限在經貿事務上打轉,但揆諸這次在參與處理黎南衝突的表現,顯然在解決國際重大紛爭上,至今歐盟尚未能擺脫過去扮演「經濟巨人,政治侏儒」角色的舊框架。

相關新聞
歐盟預測西班牙今年經濟成長3.5%
梅克爾:歐盟支持亞洲人出任聯合國秘書長
歐盟歡迎菲律賓調查政治謀殺事件
歐盟與伊朗預定明天舉行新核子會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