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停黎南衡突 欧盟有心无力

标签:

【大纪元9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唐秉均布鲁塞尔特稿) 七月间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间爆发的战事,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01号停火决议案后,双方在8月14日起停止敌对行动。回顾这段暴力冲突期间,国际社会主要成员莫不期望交战的双方尽早结束冲突,欧洲联盟更是铆足全力,折冲樽俎,期能在调停过程中,展现力量。

出力很多 效果不大

自以色列与真主党激进团体开始相互采取军事行动起,欧盟除三度派遣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最高代表索拉纳前往中东调停外,目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芬兰外长杜米欧亚及欧盟执委会外交事务执委费瑞罗—华德纳也连袂访问以、黎,进行斡旋,希望能促成双方立即停火。

在冲突日益升高及双方损失日益扩大后,欧盟也会同其他国际组织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埃及、沙乌地阿拉伯、黎巴嫩等国家,参加7月26日在罗马召开的国际会议,希望能达成要求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间立即终止敌对行动的共识。8月1日,欧盟25国外长更是在布鲁塞尔召开临时特别会议,讨论黎巴嫩的情况。包括索拉纳、费德罗—华德纳以及欧盟轮值主席国芬兰政府总理及外长等,每逢黎南冲突升高造成重大伤亡时,更是迫不急待发表声明,谴责或是呼吁停止攻击行为。

然而,观察欧盟在双方冲突期间所做的努力,显然并未发生多大作用,不仅高层外交官员访问中东未能达成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的目的,在罗马国际会议中,因美国反对立即停火,与会的欧盟也无法与其抗衡。就算是联合国安理会最后通过要求双方停火的决议案时,采行的决议草案也是由与黎巴嫩关系极为密切的法国与美国搞定,欧盟并无置喙的空间。

多重原因 角色受限

这些事实说明,即使今天欧盟的会员国已扩增至25个国家,但它在排解重大国际冲突事件上,能使力与扮演的角色却仍然有限,而所以如此,主要是基于以下几项因素:首先,欧盟自身仍缺乏足够的军事力量,使得它在国际社会处理重大冲突事件上的发言权受到局限,当事国虽重视与欧盟的关系,但却了解欧盟本身在提供军队、执行任务上,并无太大力量,一切还得靠会员国首肯才行。这从法国、意大利、波兰、芬兰、瑞典与西班牙各自表态有意派遣军队前往以、黎边界参加国际维和部队可以看出。换言之,欧盟在展现军事实力上,尚无统合力量,因此受到重视的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再者,处理政治事务的外交决策权也仍抓在会员国政府手中,欧盟外交高层官员的所有承诺,必须取得会员国的背书才能有实效,这对交战的双方而言,与欧盟讨论问题也就没有与会员国那样直截了当、迅速可行。何况,欧盟会员国在外交政策上常有歧见,不易达成共识,也相对削弱欧盟处理国际冲突的功能。

事实上,包括英国、德国、荷兰、捷克与波兰等欧盟会员国在8月1日召开的欧盟外长特别会议中,就曾采取与美国相同立场,反对欧盟轮值主席芬兰政府提出要求黎南冲突双方立即停火的建议,并支持“先立即停止军事敌对行动再寻求持续停火”的主张。更令人惊异的是,这次外长会议是在法国的要求下召开,而非轮值主席国主动要求举行,清楚说明会员国对处理黎南战事的态度与轻重缓急并不一致。

此外,面对国际重大冲突时,欧盟一方面希望能善尽国际成员义务,参与解决纷争;但另一方面却在国际政治上,采取支持在多边架构下解决地区纷争与冲突的政策,故向来主张由联合国主导拟订解决方案及派遣维和部队。但在此政策下,欧盟因本身非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且仅能透过安理会内的五个欧盟会员国表达意见,无法代表所有会员国发声,产生的力量也就有限。

人道援助 成效较显着

这也并非说,欧盟在参与国际社会解决黎境冲突上,未曾做出贡献。除在外交上的努力显现“有心无力”外,欧盟在协助非欧盟国家自黎巴嫩撤侨及援助黎巴嫩受难人民上的表现,却是有目共睹。根据欧盟执委会的资料,短短一个月内已提供黎巴嫩1亿800万欧元现金及其他物资的人道援助,并透过所属的救援单位及其他国际组织,将援助物资送到黎巴嫩人民手中。

多年来,做为世界重要经济强权的欧盟,一直希望在国际重大事务上,能早日扮演更重要的政治角色,而非仅局限在经贸事务上打转,但揆诸这次在参与处理黎南冲突的表现,显然在解决国际重大纷争上,至今欧盟尚未能摆脱过去扮演“经济巨人,政治侏儒”角色的旧框架。

相关新闻
欧盟预测西班牙今年经济成长3.5%
梅克尔:欧盟支持亚洲人出任联合国秘书长
欧盟欢迎菲律宾调查政治谋杀事件
欧盟与伊朗预定明天举行新核子会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