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封殺中電信後 再對港口管理亮紅牌

人氣 5
標籤: , ,

【大紀元9月2日訊】 (亞洲時報 Siddharth Srivastava撰文)基於安全考慮,印度政府禁止中國公司投資該國電信行業,如今這種安全憂慮似乎已延伸到港口管理行業。

得到《亞洲時報在線》證實的報道說,經過1年多的仔細考慮,新德里決定拒絕中國公司投資或參與管理印度任何一個港口。

印度內政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亞洲時報在線》,直接向總理負責的國家安全顧問辦公室已給港務管理局下達書面指示。

根據這些機密文件,政府要求港務管理局拒絕接受中國公司的投資。據那位印度內政部官員透露,政府並沒有全面禁止中國公司投資,只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話雖如此,看來原則上中國公司不可能獲准投資印度港口的經營管理權。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8月30日報道說,第一個受到這種投資壁壘政策衝擊的是香港和黃集團(0013.hk)旗下的和黃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全球最大港口營運商之一,一直在等印度政府對其港口投資計劃的安全審查的結果。該公司計劃投資120億盧比(折合2.58億美元)和50億盧比分別在孟買和晨奈(Chennai)修建一個集裝箱碼頭。由於該公司的投資申請一直未獲得印度政府的批准,這兩個集裝箱碼頭的工程建設已被推遲了1年多。

不過,和黃港口否認上述報道。該公司發言人說,“和黃港口沒有被拒絕參與印度港口建設。公司有興趣投資印度。然而,我們也必須確定投資合理,符合自己的標準。”

作為改善基礎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印度打算投資130多億美元新建13個港口。

與此同時,印度《商業標準》報道說,中國凱迪電力公司和中國港口管理工程公司也吃了“閉門羹”。這兩個公司都參與競標印度西部喀拉拉邦維津詹姆(Vizhinjam)、孟買和晨奈三個港口的經營管理權。

《商業標準》還說,曾與和黃港口聯手競投孟買港口的管理權的印度大型工程和建築公司 Larsen & Toubro,現在找到了新的合作夥伴-馬尼拉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erminal Services Inc)。

媒體援引印度交通部航運秘書莫哈派特拉(AK Mohapatra)的話說,基於安全考慮,印度政府禁止和黃港口參與兩個集裝箱碼頭的建設,不過並沒有對所有中國公司發出“紅牌”。

美聯社也援引孟買港口信託管理局(Mumbai Port Trust)秘書錢德蘭(Mohana Chandran)的話說,“印度政府沒有給予和黃港口安全許可證。該決定只是針對孟買港口,並非印度所的有港口。”

印度的這一做法令人想起,今年初美國參議院做出禁止迪拜港口管理公司參與美國港口經營管理的決定。出於安全方面的擔憂,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新立法,禁止迪拜港口管理公司和任何一家有阿拉伯背景的公司參與美國港口的經營管理。

從地緣戰略層面講,新德里一直不滿中國支援巴基斯坦建設位於俾路支省(Balochistan)的瓜達爾港口(Gwadar),擔心如此一來印度洋上會出現中國海軍。

種種跡象表明,印度將加強對外資的安全審查。新德里正考慮制定一部有關審查外國直接投資的法律,目的是對某些外來投資的來源和目的進行嚴格安全審查。到目前為止,印度政府的審查重點是電信行業。與美國不同,印度沒有一個以安全為由監管外國直接投資的整體框架。

有關出臺《國家安全例外法》(National Security Exception Bill)的建議最初由內政部和安全機關提出來阻止來自中國公司的投資,現正處於討論階段。印度財政部強烈反對這一立法建議,擔心這樣會影響引進外資並孳生官僚主義作風。

今年8月,印度商業部長卡邁勒•納特(Kamal Nath)表示,“政府正積極考慮採取措施解決外國直接投資引起的安全問題。有關法案正處於制定階段。當局對外國直接投資某些領域以及來自某些敏感國家的投資存在顧慮。在這些情況下,政府可能介入。”

事實上,受到印度投資壁壘政策影響的還有其他中國公司。華為通信技術及其競爭對手-中興通訊這兩家中國通信公司也未獲得印度海外投資促進委員會 (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Board,FIPB)的批准。華為一直尋求對其印度子公司增資6000萬美元。作為中國第六大電子公司、該國最大電信設備生產商之一,華為2005年3 月就向印度提出向其印度子公司追加投資的申請。

印度內政部的一名代表負責仔細審查提交給印度海外投資促進委員會的建議。然而,印度電信部、海外投資促進委員會和情報機構常常出現嚴重意見分歧,原因是印度缺乏明確的審查規定(就像在Orascom-Hutchison Essar事件中,海外投資促進委員會與情報機構強烈反對意見相左,前者贊成,而後者堅決反對)。在孟買最近發生一系列爆炸事件之後,要求當局確立一個明確的外國直接投資審查機制的呼聲與日俱增。7月發生的爆炸案造成將近20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有報道說恐怖分子使用了最新通訊手段。

新德里已經提議對外國在電信行業的直接投資實施更嚴格的審查,包括要求通信設備必須獲得行業許可證,但此舉可能對營商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電信部表示仍舊允許外國直接投資自動持有電信公司49%的股份,然而,如果外國直接投資想把其持股比例提高到74%的上限,則需獲得有關部門的批准。

對於一旦政府制定一項統一的安全審查政策,針對外資會有怎樣的限制這一問題,人們揣測頗多。

有報道說,政府可能嚴格限制外國公司在電信、傳媒以及某些基礎設施項目等敏感領域任命非印度籍的首席執行官。

據一些官員透露,將來公共企事業的所有投標都要引入有關條款,以使政府能以安全為由介入競標,甚至取消競標者的資格。此外,該決定還會禁止有非印度籍首席執行官的外國企業收購公共企事業。政府還可以安全理由收回所有許可證。

一些觀察家說,監視化學製品、毒品、資訊以及其他技術的研發也至關重要。這些專案中有許多需要收集與基因共用團(genetic pool)有關的資料,並處理這些資料,以及與研發公司所在國進行資訊交流。這些與重要的地理特性、基因資料、生態和自然資源的機密資料沒有受到嚴格的安全控制。

業界資料顯示,研發已經成為出口資訊技術服務的第三大部分。1998—2003年間,外國公司在印度投資11.3 億美元用於研發;另外有一筆46.5億美元的投資正在準備中。美國是最大的研發投資者,緊隨其後的是德國,法國、中國和日本最近也對此表現出興趣。其他許多國家也計劃在印度設立研發機構。

印度工商會聯合會(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說,“鑒於目前的形勢,基於安全理由採取行動無可厚非。不過,如果某些玩家不能獲准進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外國直接投資的引進。”

上述安全行動是在政府使外國直接投資標準合理化的情況下採取的。在2005—06年財政年度,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包括在國際市場上籌集到的資金為103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水準。不過,前面仍然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麥肯錫(McKinsey & Co)估計,在未來10年裏,印度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2500億美元。

看來,印度不得不花點兒心思,在解決安全問題和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有利於更多外國直接投資進入)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波音耗資一億在印度興建維修中心
組圖:自然災害頻傳  今年天氣怎麼了?
龔明鑫:台灣半導體換印度製藥技術 創造雙贏
組圖一:印度時裝週開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