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3海里內禁漁 漁民冒險偷跑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榮祥/高縣報導〕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枯竭,三海里內禁止捕魚措施未落實及氣候改變都是原因,漁民缺乏遠見的觀念與作法害慘自己與子孫,政府相關單位更是責無旁貸。

漁民們多知道,不少漁船捕魚時常未遵守三海里內禁漁政策,加上雙拖快速網(兩艘漁船合力拖網 )在禁漁區內大小通吃、一網打盡的捕魚方式,是加速漁業資源枯竭窘境的主因之一。

有漁民透露,海巡署值勤還算認真,但巡邏密度固定、且日夜監控情況有別,加上執法程序常先講情(勸導離開 )再講法,即使查獲漁船違規,有關係的漁船事後仍有機會「抽單」,使得不少漁民甘願冒險「摸魚」。

有些漁民無特殊人事背景,初期生怕遭罰而選擇遵守規矩,結果看見其他同業多在違規,不得已又跟進,越來越多漁船就在三海里附近徘徊、伺機而動。

少數漁民願接受保存資源作法,無奈更多人因現實考量,寧可挑戰法令以維持生計,顯見相關單位宣導與管制作為效益都有待加強,無論近海、遠洋都有漏洞。

漁民捕魚觀念亟待調整,漁業相關單位作為仍須加強,漁業資源枯竭且前景未明前,人力斷層短期內恐怕只會持續擴大。

禍首 中國漁船越界捕撈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澎湖漁業資源日益枯竭,縣府農漁局長胡流宗表示,中國漁船越界捕撈及奇比、韋恩颱風破壞潮間帶潮池,都是破壞漁業資源的禍首,另外部分不肖漁民,將捕撈技巧及先進網具外流中國漁船,也是造成洄游性魚類中途被攔截的主因。

離島澎湖縣除嚴格實施三海里不得進行拖網漁業外,同時也禁止燈火漁業、潛水業在內海作業,除了縣府澎興號、澎湖海巡隊加強取締外,澎湖地檢署主任檢察官吳巡龍,更不時指派檢察官,不定期率隊前往內海緝察,同時縣府每年更投入百萬尾魚介貝苗放流,雙管齊下復育澎湖海洋資源,但漁業資源卻日益枯竭。

縣府農漁局長胡流宗表示,這是長期生態環境破壞的結果,中國漁船越界捕撈是最大的禍首,另外奇比、韋恩颱風過境,將魚苗棲息繁衍的潮間帶潮池填平,遭到砂砱覆蓋,使魚苗沒有生存空間,都是原因之一,但因受限砂砱(硓?石 )進採的不合時宜法令限制,都影響澎湖漁業資源復育。

另外,部分不肖漁民將澎湖捕撈技巧及先進網具,私下外流中國漁船,導致中國漁船中途就攔截洄游性高經濟魚類土魠、中華鰆魚等,導致漁獲量銳減,更有甚著,澎湖漁船雇用中國漁工,進行非法電魚,當中國漁工返鄉後,就以非法電魚技巧,在澎湖海域作業,破壞澎湖海洋生態甚鉅。

針對澎湖內海資源日益枯竭,澎湖縣農漁局已展開內海底棲魚類、潮間帶復育調查計畫,並研議開放部分人工採擷硓?石,更積極推廣養殖技術,但胡流宗語重心長的表示,縣府的積極作為,也希望漁民能配合,才能將海洋資源,永續留給後代子孫。

規範50噸內拖網漁船 小型舢筏不限

〔記者王榮祥/高縣報導〕3海里禁漁措施實施至今近20年,主要禁止內容是規範50噸內「拖網」漁船不得在3海里內作業,小型舢筏不在限制範圍;管制方式採取高額罰款,但也有漁業主管機關認為直接扣照比較有效。

沿海3海里漁場是大多數魚種繁衍空間,台灣漁界在民國70年代為捕撈魩仔魚而大量引進雙拖網漁船,卻意外使得沿岸大小魚種悉數被捕撈上岸,嚴重衝擊漁業資源,在生態環保團體與部分漁界人士極力爭取下,政府遂積極推動3海里禁漁措施。

拖網必須在中型漁船上才得使用,規範拖網形同規範中型漁船,小型舢筏因捕獲量小、且魚網不致深入海床,遂不在限制範圍內。

取締三海里拖網漁船工作由海巡署負責,通常是以巡邏、或漁民檢舉獲知違規情資,但仍須至現場發現並取得「實際下網」證據,才能作為告發依據,第一次罰3萬元、第二次加倍至6萬元,第三次12萬元,以此類推。

由於漁業環境變差,海巡單位考量漁民生計,執法也有些許緩衝空間,部分區域初罰會先委請漁會宣導教育,第二次後才會開罰,有些漁船距離3海里界線「旁邊」,海巡也會以勸說離去為主,但也有漁民甘願冒險。

有地方漁業主管機關建議,乾脆扣照至一定時間處罰違規漁民不得出海,嚇阻效果或許比罰款還好。

禁撈魩仔魚 枋寮漁民叫苦

〔記者郭芳綺/枋寮報導〕魩仔魚是枋寮鄉重要經濟漁業,台灣沿海漁業資源枯竭,漁業署擬從明年起全面禁撈魩仔魚,直接衝擊枋寮漁業及漁民生計。枋寮區漁會總幹事楊坤輝表示,倘若明年確定禁撈,他憂心魩仔魚產業消失,漁港也跟著沒落,他將持續與漁業署周旋,盼能限期開放捕撈。

枋寮海域是全台最大魩仔魚漁場,夏季禁漁期一過,近來枋寮漁船又開始忙碌出海捕撈魩仔魚,秋季魩仔魚數量較少,物以稀為貴,魩仔魚賣價不錯,每斤220元,但漁業署明年計畫全面禁撈魩仔魚,使漁民往後生計頓時蒙上一層陰影。

魩仔魚主要是鯡科、鯷科魚類的幼魚總稱,其中還摻雜了其他魚類,身體大多呈透明狀,體長平均約4公分,由於魩仔稚魚過度捕撈,以致沿海漁業資源迅速衰竭,因此漁業署才會計畫禁撈。

漁會總幹事楊坤輝表示,有些漁民未雨綢繆賣掉漁船趁早退出,另安排轉業,現在捕撈魩仔魚船隻已剩下7對,這些漁民都5、60歲了,沒有一技之長,要轉業也不是,為維護漁民權益,他將繼續向漁業署請命,希望每年定期開放捕撈,留給漁民一條生路。

楊坤輝說,魩仔魚產業每年創造2000萬元漁業產值,如果沒有了魩仔魚,影響層面不只漁民而已,枋寮漁港周邊相關產業將隨之萎縮。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