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小泉日本 安倍首相呼之欲出

標籤: , ,

【大紀元9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特稿)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將於9月20日改選總裁,新總裁將成為日本的新首相。這次的黨總裁選舉,雖說是現任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財務大臣谷垣禎一、外務大臣麻生太郎三人爭霸,但最大派閥出身的安倍已遙遙領先谷垣與麻生。

51歲的安倍目前人氣超強,他的外祖父是前首相岸信介、外叔公是前首相佐藤榮作、父親安倍晉太郎是前外務大臣,快當上首相時卻因癌症去世。

*革新志士或水耕蔬菜?

安倍的出生地是素有充滿反骨精神之稱的山口縣下關(馬關),推動明治維新的力量從此地傾巢而出,尤其是組織「奇兵隊」的高杉晉作,據說安倍晉三的「晉」字就是來自此主張尊王攘夷、建造獨立國家的革新志士之名。

安倍當選過五次眾議員,曾任官房長官、自民黨幹事長。在外交政策上主張對北韓採取強硬政策,支持日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並強調應該早日修憲。

他認為,現在日本國民缺乏愛國心的教育,對中國、韓國的內政干涉顯得唯唯諾諾,都是起因於戰後這部由美軍占領日本時所制訂的憲法。安倍認為修憲才能打破封閉感、創造有尊嚴及榮耀感的國家。這顯露出他頗有革新志士的氣概。

不過,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女兒田中真紀子則批評安倍晉三是被小泉一手培養的「水耕蔬菜」,外表漂亮,完全不沾泥,諷刺安倍沒當過主要的大臣位子,根本不懂得經營國家。

《朝日新聞》的編輯委員山田厚史表示,不知安倍的超人氣原因為何,雖然在對北韓的外交很積極果敢,對中國也顯露鷹派的態度,但對於內政或財經政策看不出有何全盤考量。

山田認為或許安倍的家世好,很「上相」,所以在黨內人氣高,自民黨在經歷過強勢的小泉之後,選一位較無個性的安倍,或許是該黨對於改革已感疲乏。

日本自民黨的派閥目前大小共有九個,最大的屬擁有86人的森派,最小的為11人的河野派。安倍就是屬於森派。谷垣屬於谷垣派(15人),麻生屬於河野派。

自民黨總裁的選舉,是先由黨籍國會議員20人推薦該黨議員成為候選人。選舉時,有投票權者包括黨籍國會議員和地方黨員代表。目前前者共有403票,後者有300票,總計703票,獲過半數票者當選。若無人過半則由前兩名中選出,此時只由黨籍國會議員可以投票。

*谷垣與麻生搶當老二

谷垣在7月27日率先表態出馬,在人脈上,除了15人的谷垣派之外,還有舊宮澤派(宏池會)系列的丹羽.古賀派(48人)。谷垣認為小泉是總統型的總理,但日本是議院內閣制,如果無視於與執政黨內部的合作提攜,許多事將窒礙難行。

谷垣的競選政見是「亞洲外交」、「地方重振」、「財政重建」,他說,他的祖父與妻子的親人也都被奉祀在靖國神社,但他批評小泉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主張日本有必要檢討靖國神社內甲級戰犯合祀問題。

谷垣認為,安倍主張個人競爭,之後再加上「人生重新挑戰」,不過他自己則強調應該與大家協調、不能排斥其他人的參與。谷垣曾說,現在民生疾苦,大家對於社會保障、地方稅等都感到不安,因此他主張「到2010年代後半之前,需將消費稅提高為10%」。

谷垣可能是想確保「老二」的地位,萬一安倍政權夭折,就可竄起當接班人。麻生似乎擁有同樣的長期戰略,8月中旬公布他的政權構想,題目為「挑戰日本的潛力–活力與安心」。儘管津島派勸他打消念頭,但麻生仍執意出馬。

麻生希望日本的未來是一個充滿活力、讓人想住、想工作、有品格的國家。麻生主張實施必要的增稅,在教育改革上,希望義務教育提前一、兩年實施,並進行道德、情操等的教育。此外,在外交上,以美日同盟為基軸追求亞洲的安定,他認為良好的中日關係是穩定區域不可或缺的,也希望能實現東亞共同體。

*非主流派難以集結

同屬最大派閥森派70歲的前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原本是安倍的勁敵,但7月下旬對記者表示:「從未說過要出馬,年紀是最大問題」。或許福田早已料到明年有地方選舉、參議院大選等,屆時勢必要處理小泉留下的爛攤子,即使當上首相,很可能成為短命政權。

在確定福田不出馬之後,開始傳出防衛廳長官額賀福志郎、前副總裁山崎拓有意出馬的訊息,但後來兩人都放棄。

額賀屬於黨內第二派閥津島派,但因津島派、伊吹派在小泉政權下都被貼上「抵抗勢力」的標籤,被迫坐冷板凳已久,現在這些派閥都急著想當主流派,尤其明夏的參議院選舉,屆時需靠安倍的超人氣吸票。

山崎拓與自民黨前幹事長加藤紘一原本想拱福田集結成「反小泉.非安倍」勢力,在福田決定不出馬之後,山崎拓有意親自出馬,於是企圖拉攏前幹事長古賀誠元、現任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但兩者皆表態支持安倍。

自民黨派閥的領導人目前似乎都「管不了」派內議員,不論哪一派,都以年輕議員為中心,支持超人氣的安倍,連資深議員也漸如此,因此有學者批評說,自民黨派閥的體質已弱化。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一定要重視機械和化工產業
木村拓哉當武士 票房壓力一肩扛
日自民黨公告總裁選舉  安倍等三人報名角逐
日本十日將發射第三顆情報蒐集衛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