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忙碌的審查

標籤:

【大紀元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中國幾年來持續兩位數字的經濟成長,卻伴隨著中共政府的極權控制,審查媒體、新聞、網絡、書報雜誌等,帶來一種表面膨脹的自信現象,極力掩蓋著內部的不安。如果中國真的那麼自信,為什麼害怕他的人民知道真相﹖

中國忙碌的審查

國際先驅論壇報記者HOWARD W. FRENCH報導,一段時日以來,全世界最容易看到的中國——就是幾年來持續兩位數字經濟成長的自信中國。

中國膨脹的自信甚至可以在最近中共成功測試的反衛星飛彈中觀察到。在一個仍然訴諸於審查制度甚至封鎖文學書籍、對事物感到如此不安的國家,要怎樣了解中國的其他方面?

兩星期前,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鄔書林,在會議中告訴負責宣傳和出版的官員有八本書被新列為禁書,並且誓言要對這些出版商實施更嚴格的懲罰。

大致上,這些書名與現今的社會事件沒什麼關係。沒有中共高官的生活醜聞,沒有最近的貪污故事,也沒有中共體制的直言攻擊。讓我們來看看是那些書夠資格成為禁書。

其中一本書叫做《伶人往事》(Past Stories of Peking Opera Stars,作者章詒和),描述1949年中國共產黨奪權之前以及之後幾年舞台明星的生活。另一本書《滄桑》描述1911年到1950年代住在中國北方一名男性的故事。

還有一本,《如焉》(This is How it Goes @SARS.com)是描述在薩斯(SARS)爆發期間,一名因為上網而改變生活的女性,而她上網的代價是結束了與副市長的關係。

國際先驅論壇報記者打電話到中共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審查辦公室甚至拒絕提供辦公室發言人的姓名。職員表示,「你必須自己上網去查。」

遭到禁令的《如焉》作者胡發雲(Hu Fayun),她對此並不訝異,事實上,這位作者表示,在中國「事情就是這樣。一個決定什麼才可以說、可以廣播或可以印刷的專橫制度是秘密做決定,而且通常匿名發佈命令。」

中共審查制度有一點可以提的就是,它是政府強制規範並且用來支持中共自己,審查制度甚至不顧時代的新潮流,強力與通訊科技背道而馳。

中國寫實作家的熱情、氣憤與羞愧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現行最銳利的諷刺作家之一的閻連科(Yan Lianke)在遭到審查干預之前,計畫寫一個在中國賣血的故事。根據他對河南老家賣血醜聞3年的調查,《丁庄夢》(The Dream of Ding Village)本將是他寫作生涯的經典之作。不只是雕琢的文字,而是對中國高速發展的毀滅性批評。

《丁庄夢》這本書是關於1990年代,河南省一個因為亂賣血使得幾乎所有人都感染HIV愛滋病毒的村子。比他先前任何一本小說更扎根於現實。

不過這卻成為他藝術生涯中受傷害的經驗之一。閻連科遭到審查禁令,與他的出版商捲入法律糾紛,而且最糟糕的是-—為他妥協了太多的原則而感到羞愧。

有著少見的洞察力,閻連科告訴英國衛報,他把重點集中到一個買賣血導致可怕結果的村子。贏得中國最高的兩個文學獎的閻連科表示,「我嚴格自我檢查。我沒有提到高階領導。我減低了事件的規模。我認為我的自我審查很完美。」

不過當局仍然發出一個「三不」命令: 不散佈,不出售,不促銷。閻連科的書被禁時,他正要控告他的出版商上海文學藝術出版集團,沒有付給他承諾的預付版稅並且捐款給書中提到的村子。

閻連科以前的書就被禁過。1994年,他的第一本小說《夏日落》,描寫兩名軍人英雄漸漸沉淪的故事惹惱了審查制度。

現在,這名作家擔心他犧牲太多。「我最大的憂慮是,自我審查已經壓乾了我的熱情,鈍化了我的敏銳。」

閻連科從來就不想當中國發展的啦啦隊隊長。這違背了這位自學農民小說作家紮根在土中的本質。

他覺得自己與其他的大陸作家不同。「現在的中國文學只想要大眾化,像一個軟骨病。我來自社會基層,我全部的親戚都住在中國最窮地區之一的河南省,當我想到那邊的人,要我不生氣不激動是不可能的。氣憤與熱情是我創作的靈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史教科書 中共禁用
中國文化封鎖下的美劇熱
美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發展太空戰力的企圖
禁書連載: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