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窮人的生活狀況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10月14日訊】 (編者按:本文是半個月前新紀元周刊上的一篇焦點新聞。新紀元周刊每期約有七十多頁圖文並茂的文章,大紀元網站只是刊出了極少一部份,而且沒有了美工的排版。雜誌查閱請見:http://mag.epochtimes.com/)

八月二十八日,美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二零零六年美國收入、貧窮和健康保險調查報告》,這令窮人問題再度成為共和黨與民主黨競選策略的爭奪焦點。在中國,隨著貧富兩級分化的加劇,政府如何承擔義務照顧好窮人,社會如何在保證效率的同時實現道義公正,這已成為很多華人思考的重點。美國窮人的生活狀態也許能從一個側面啟發中國的變革。

「紐約市機會」

九月下旬,美國紐約市的「一美元」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提出了一項新的扶貧措施:「紐約市機會」(Opportunity NYC)。只要貧困家庭的父母能關心孩子的健康、敦促孩子學習,家長將獲得市政府的金錢獎勵。據初步估算,合格的家長一年可得到五千美元的獎賞,這與福利金收入相當。

比如,為子女申請圖書證可得五十美元;帶子女年年體檢得兩百美元;帶子女半年一次驗牙得一百美元;子女高中畢業(子女和家長對分獎金)得四百美元;參加家長會一次可得二十五美元;下載子女測驗成績(一年可申領五次)一次二十五美元;子女一個月上學出席率達95%可得五十美元;子女在全州考試及格(錢歸學生)六百美元;全職工作一個月得一百五十美元等。

據說富豪市長彭博是到墨西哥取經後開始試行該扶貧試驗的,旨在鼓勵貧民家長改變生活習慣,搞好下一代身心,打破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試驗計畫耗資五千三百萬美元,部份由彭博自掏腰包支付,其餘由私人捐助試行兩年,若效果理想,會改成動用市政府公帑全面推行。

美國八分之一是窮人

最新統計報告指出美國,二零零六年美國貧困人口約有三千六百零五萬,窮人占總人口的比例從二零零五年的12.6%降到12.3%。(二零零四年12.7%,二零零三年12.5%)。中國政府曾在一份批評美國人權問題的報告中指出,幾乎每八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是窮人,美國的人權狀況怎麼能比中國好哪去呢?

然而瞭解美國的人都知道,中共的說法是在玩弄概念、混淆事實。按美國國家統計局的定義,貧困是指家庭的年收入低於政府設定的某一標準,但這並不意味著窮人的生活水平沒有保證,其實在美國,貧困線下的窮人絕大多數過著富足的生活。

美國目前的貧困標準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制定的。當時,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平均每年需要花費一千零三十三美元購買食品,占家庭收入的大約三分之一,於是就把一千零三十三美元的三倍,也就是三千一百美元,作為當年一個四口之家的貧困線。美國的貧困線根據物價的變化在不斷調整,以二零零五年美國貧困線標準為例:單身者年收入低於九千五百七十美元;兩口之家低於一萬二千八百三十美元(約每年十萬元人民幣收入);三口之家低於一萬六千零九十美元;四口之家少於一萬九千三百五十美元;目前一個四口之家的貧困線是兩萬零六百一十四美元。凡是年收入低於這些數字的家庭就稱為窮人。即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最窮的這三千五百萬人,在中國也算得上中上家庭的「小康幸福」水準了。

市場經濟帶來的貧富分化是全球性問題,作為非法移民最多的國家,八十年代美國曾將兩百七十萬非法移民大赦成為合法國民。二十年後美國非法移民從零起步,猛增到了現在的一千兩百萬。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數量巨大的非法移民,給美國解決貧困問題增加了負荷。

富足的美國窮人

然而美國的窮人只是相對收入的貧窮,而不是絕對生活質量上的貧窮。以二零零二年的統計顯示,美國窮人中,46%已購買並擁有自己的房子,73%擁有小汽車或卡車,其中30%有兩臺以上的汽車;99%有冰箱;65%有洗衣機,56%有烘乾機,33%有洗碗機,73%有電烤箱,97%有彩色電視,其中55%有兩臺以上彩電,裝有線電視或衛星電視的占63%,其中25%有大銀幕彩色電視,有錄像機或DVD的占78%,59%有立體音響,25%的家庭有個人電腦,27%使用手提電話。

二零零二年美國平均每人住房面積七百二十一平方英尺,窮人平均每人住房面積四百三十九平方英尺,這是印度和中國的城市家庭住房面積的七倍。比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的平均每人住房面積的三百七十六平方英尺還多了五十五平方英尺。

89%的美國窮人說,他們的家庭有足夠的食物,只有2%的家庭說經常食物不足。窮人家的孩子平均獲得的蛋白質,超過營養學家建議的一倍。美國窮人的肥胖症,男子高於普通人2%,女子高於普通人15%,越窮越胖的現象在美國隨處可見。

在美國,年滿六十五歲的人就可得到一張「老人證明」,醫療費用可報銷80%左右;而持有「窮人證明」者,醫療費用可全部報銷。二零零三年,美國國民醫療總費用達一萬六千七百九十億美元,是年度美國國防費用的四倍。由於沒有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美國的富人和中產階級很難從中受益,主要是照顧老弱病殘窮。據統計,社會福利支出已佔到聯邦政府將近一半的非利息支出,相當於美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的9%。


種族平等是美國的基本國策。無論白人黑人、富人窮人,都享有相同的權利。圖為二零零二年邁阿米舉行的紀念馬丁路德金的大遊行。(Getty Images)

政府的義務 社會的善心

專家指出,解決貧困問題,要從個體、政府和社會三方面入手。在美國,靠吃別人的勞動成果而吃出肥胖症的窮人們,反而是對政府抱怨最多、最不樂觀、對現實最不滿足的群體,那些勤奮工作,靠汗水一點一滴創造財富的人,對美國的制度更充滿感激,對生活更持樂觀態度。於是有人總結說,靠給窮人撒錢並不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幸福,不勞而獲是種道德恥辱。

正常社會中,國民財富的分配大致有三個層次:第一次分配通過市場自由競爭實現。第二次分配主要是政府以稅收為基礎實現財富轉移,讓自由競爭的弱者能從政府支助中獲益,維持基本生存。第三次分配則是社會慈善機構實現的民間救助。

第一次分配主要是實現效率,第二、第三次分配則實現社會公正。目前全球文明水準愈高的國家,第二、三次分配所佔比例越大。除了政府的巨額投入之外,美國擁有世界上最活躍最發達的慈善機構。三億人口中各類非營利組織就有一百六十萬個,平均不足兩百人就有一個。其所支配的國民財富更是天文數字——年度總費用占美國GDP的9%,幾與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開支持平。
 

種族平等是美國的基本國策。無論白人黑人、富人窮人,都享有相同的權利。圖為二零零二年邁阿米舉行的紀念馬丁路德金的大遊行。

美國每年福利開支超五千億

美國有著大量扶助貧困人口的福利項目,確保窮人也能上得起學、看得起病、住得上房。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每年的福利開支都超過五千億美元,用於各種各樣的貧困人口資助項目。

比如食品券,設立於一九三九年的食品券項目的是防止窮人由於沒錢購買食品而挨餓,此後不斷更新擴展,目前的運轉機制是政府給零售店預付貨款,窮人憑卡購買食品。現在,食品券項目覆蓋一千多萬個家庭,二千五百九十九萬人口,其中大約一半是兒童。

再比如住房補貼項目和兒童補貼項目。針對低收入家庭的房租補貼項目是一九六一年正式設立的,美國聯邦政府的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從申請補助的貧困家庭中選出一部份,代表他們和房東簽約,並為他們支付大約70%的房租。

一九六五年,美國政府設立了幫助貧困家庭未成年子女的項目,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千多萬學齡前兒童接受資助。兒童補貼項目有二十一萬名員工,而志願人員則有一百二十多萬。

此外,美國聯邦政府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項目,包括針對貧困家庭兒童的學校免費午餐項目、專門為貧困大學生提供幫助的聯邦培爾助學金項目、公共住房項目、醫療救助項目、貧困家庭臨時資助項目等。

中美窮人對比

有網友對比中國的窮人和美國的窮人發現,美國窮人少,中國窮人多:美國人擁有財富的結構是紡錘型,即『窮人』和『富人』都是兩頭的少數,而中產階層卻是社會的主體;而中國財富結構呈寶塔型,即『富人』是塔尖自然是少數,而『窮人』是塔底則是多數人。

美國窮人生活有政府保障,而中國窮人的生活沒有保障,中國窮人因無醫療保障而窮,美國窮人卻由政府保障其醫療;美國窮人大多素質低,中國窮人卻是什麼階層都有;美國窮人是不想改變貧窮,而中國窮人卻是無法改變貧窮;美國是生活觀念產生窮人,中國是因為制度而創造窮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國的貧困問題(3):脫貧的途徑
忙碌上班族的實用保健13招
效率:使用行動計畫讓你美夢成真
用溫柔與幽默化解生活上的衝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