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點反彈 亞股與歐美脫鉤

標籤:

【大紀元10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亞洲股市股災期間受到美國次級房貸拖累,一個月內重挫18.6%,但股災後從波段低點反彈幅度達28.7%,遠優於歐美市場。其中,包括印度、澳洲、新加坡及香港等股市,股災後反彈力道強勁,紛紛創下歷史新高。

投顧業者認為,放眼全球新興市場,現階段以新興亞洲市場最能吸引全球資金匯聚,由於單一市場有漲高風險,建議投資人可以區域型基金介入。

繼澳洲和香港股市上週五創新高之後,昨天印度及新加坡股市也寫下歷史新高。這幾個股市前波高點出現在7月下旬,經歷股災一波修正,反彈力道更強,從股災後波段低點以來,反彈幅度從15%到33%不等。

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趙心盈說,亞洲擁有強勁經濟與企業盈餘成長,雖然7月下旬受美國次級房貸拖累,在一個月內重挫18.6%,但從波段低點以來反彈幅度達28.7%,相較於同一時期美股和歐股反彈幅度都不到10%,顯示亞洲內需的龐大勢力,已經逐漸擺脫過去長期與歐美掛鉤的連動。

趙心盈指出,除了港股突破27,000點之外,印度、澳洲和新加坡等地股市也自最近二週以來紛創新高,顯示亞洲成長題材明顯,投資人可考量自身屬性,積極者可佈局新興亞洲比重達15%,穩健型投資人佈局10%,保守型投資人也該酌量佈局5%到10%,抓緊亞洲上漲契機。

投顧業者認為,從這幾個創新高的市場看來,印度在內需消費市場回穩及固定投資持續擴張下,建議空手投資人可逢低開始分批建立長線投資部位。澳洲經濟穩健成長、波動度相對較低,可降低整體投資組合風險,不過需要多留意通膨風險。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人民幣遭遇多重貶值壓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