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導尋幸福 隱居小鎮賣麵條

標籤:

【大紀元10月24日訊】在重慶北碚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遠小鎮上,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在賣麵條,在這樣一個偏遠的山區小鎮,他的衣著絕對前衛,一件白襯衣外罩一件攝影背心,還打著領帶,碰見熟人,就像江湖中人般雙手抱拳打招呼。而且還經常會脫口冒出一串英文。

小鎮上的人對這位老人的過去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香港人,退休了,好像姓余。卻不知他曾是一位知名的香港動作片導演。他就是台灣影片《歡顏》的總攝影師,由胡慧中主演的《決戰天門》、《少林達摩》等香港動作片的導演:余積廉。

自1998年起,余積廉這個名字突然在香港演藝圈銷聲匿跡,為什麼會躲到偏遠小鎮賣麵條,余積廉說,是因為在複雜的演藝圈呆久了,覺得累,身體累是次要的,關鍵是心累。感到平凡才是幸福。

余積廉1940年出生於廣東,15歲到香港,17歲開始接觸電影。從練習生到攝影機機工,到第二攝助,到第一攝助,再到攝影師,最後到導演,他在香港電影圈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年,於1987年成立唯益影業公司,擔任獨立製片人。他曾在電影《歡顏》、電視連續劇《天蠶變》等紅極一時的影視作品中擔任攝影師,並導演了《決戰天門》、《雲雨生死戀》、《少林達摩》、《摩登大食懶》等電影,常和胡慧中、任達華、古天樂等知名藝人合作。

余積廉平靜地敘述著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說:「那時,我總以為我很成功,一頓飯可以吃掉幾萬港幣,可以在明星面前指手畫腳。」

1990年,余積廉為拍《少林達摩》而來到嵩山,那裏獨特的山以及那種雄壯的美吸引了余積廉:「我當時閃過一個想法,要能一輩子住在這裡該多好!」

回港以後,余積廉突然開始厭惡燈紅酒綠的都市,厭惡那種為了生意整天輾轉於夜總會的觥籌交錯的生活。余積廉說:「有時,為了生意,一晚上要輾轉四五家夜總會,生意就是在觥籌交錯中談成的,累!身體上的累是次要的,關鍵是心累。後來,累演變成厭惡,只想逃避。」

1997年,在《省港雙雄》上映後不久,余積廉突然從香港電影圈消失了。

余積廉的妻子是重慶人,1998年,余積廉隨妻子來到重慶,第一次見到這個小鎮時,他感到這座嘉陵江邊的小鎮,彷彿與光怪陸離的時代隔絕了:「也許,這便是武俠小說中高人隱修的地方吧。」

余積廉還說:「我喜歡這裡的山,雄壯中不乏秀麗,再浮躁的人到了這裡,也會心如止水。在燈紅酒綠、充斥著權利與金錢的大城市,永遠無法找到這種寧靜」

現在,余積廉與妻子在這個小鎮上開了一個沒有店名的小麵館,麵館開在一個中學門前,顧客主要是學生,麵不貴,二兩小麵二元,份量足。如不夠,可以添加,不再收錢。

小鎮上的人很少知道他的過去,他們對余積廉最透徹的認識就是,「他是香港人,退休了,好像姓余,挺神秘的。」再加他有正義感,愛打抱不平,於是就有人給他取了個外號——獨行俠!

對此,余積廉解釋說,「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那所謂璀璨的過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曾志偉首度投資台灣電影  對九降風深具信心
國際電影節 華片引關注
衣著邋遢 《C+偵探》郭富城跳進臭水溝皮膚過敏
28日 來看封神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