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長期作戰五十年 在美國土地打勝仗

標籤:

【大紀元10月29日報導】(中央社芝加哥二十八日法新電)五十年前,當日本豐田汽車帶著噪音震耳的皇冠(Toyopet)車款進軍美國市場時,實在很難想像,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也會有無法主宰美國道路的一天。

今天,美國銷售的新車大約有一半來自外國廠牌和豐田;豐田二零零六年銷售就已經超過克萊斯勒,業界並廣泛認為,豐田今年將撂倒福特,成為全美第二大汽車品牌。

長年協助訂定美國勞工福利與薪資基準,組織強大有力的美國汽車聯合工會,面對非工會成員的外國業者競爭,工會正逐步割讓出可觀的城池與地盤。

汽車研究中心主席柯爾表示:「第一波是價格攻勢,第二波是省油攻勢,接下來又變成品質攻勢,進口日本汽車在每一波攻勢中都建立了穩固的立足點」,「從那時候開始,隨之衍生的是(三大車廠)無能對抗財務體質良好、有著驚人低成本的全球化公司競爭」。

其實,事情不必發展至此。

日本豐田展開美國銷售業務後,一九五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引進美國市場的第一輛車,根本是徹底的失敗。

當時,福特、克萊斯勒、以及通用汽車,正值它們的黃金年代,三大車廠塑造優雅形象,促成美國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戀車情結。

日本汽車在當時被視為便宜貨,品質不佳,豐田也沒怎麼能改變這個印象。

皇冠車款坐起來不舒服,配備陽春,二戰結束後,它在東京不平整的街道上被用來當作計程車,連豐田汽車在本身的回顧介紹中都承認,皇冠車款引擎馬力小,「從引擎蓋下發出極大且令人感到威脅的噪音」。

豐田當時售出兩千三百一十四輛皇冠,並於一九六五年改以銷售專門針對美國道路與駕駛人設計的可樂娜(Corona)車款。

可樂娜大紅,到一九六九年,豐田已經成為排名第二的進口汽車品牌,但當時美國進口車市場佔有率也不過百分之十一,而且大多由當時的西德福斯汽車主宰,福斯汽車當時在美國的銷售量將近是豐田的五倍。

一直到一九七零年代發生石油危機和經濟不景氣,便宜又省油的豐田和其他日本汽車製造業者,才真正形成嚴重挑戰。

相關新聞
重型機車新世代  鈴木推出氣冷燃料電池跑車
宏健國際底特律汽車零組件展售中心樣品屋開幕
重型機車1日上路 不必兩段式左轉要停汽車格
人體植入射頻識別芯片安全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