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財富劇增 貧富差距加大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2007年11月1日華盛頓報導)美國一家權威經濟調查機構的報告說,中國社會財富總量在2006年保持驚人的增長速度。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裡將保持不變。但與此同時,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在加大。

在全球38個國家設有60多家辦公室的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新近公佈的《2007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社會財富總量實現了31.6%的驚人增長。報告說,在過去的5年裡,中國管理資產額的平均複合增長達到23.4%,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這份報告預測,在未來五年裡,全球財富仍然將保持年均5%的增幅。中國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國富民窮*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他每年會關注波士頓諮詢公司推出的全球財富年度報告。胡教授認為,2007年度報導對於中國社會財富增長的描述基本客觀:“其實中國社會財富增長很快是必然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後起的、生機勃勃的國家。中國的現代化,我可以把它分成兩個階段。截至目前,中國發展的重點是增加國家的財富,主要是GDP、經濟總量的增長。從現在往後進入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應該解決國富民窮和收入分配的問題。”

中國國內和國際上一些有關中國收入分配現狀的權威統計得出的結論讓人難以感到樂觀。
2006年底,中國青年報在全國青年中作出的一項民調顯示,89.3%的中國年輕人認為中國大陸貧富分化的問題可以用“嚴重”來形容。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今年出版的《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中指出,“收入差距過大、貧富分化”是當前中國執政者面臨的最突出的三大社會問題之首。

*一億多人處於絕對貧困*

世界銀行去年公佈的一項報告說,中國有大約1億3千萬人,也就是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每天收入不足一美元,處於絕對貧困狀態。更令人關注的是,世行的統計數字顯示,儘管中國經濟從2001年後每年都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長,但是中國最貧窮的十分之一人口實際收入卻下降了2.4%。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執政當局近年來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同時,開始把改革分配制度列入政策選項。在剛剛結束的中共十七大上,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首次在黨代會上對中國收入分配制度的現狀作出了闡述。胡錦濤呼籲“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先生認為,胡錦濤的上述提法實際上承認了中國社會財富分配格局嚴重失衡的現狀:“中國的工人和農民的收入加在一起,也就只有GDP的15%到20%,國際的平均水平應該在40%到50%。而美國,工資和福利加在一塊占GDP的60%。為甚麼中國工人農民的收入這麼低?”

*官權強 民權弱*

河北網絡作家、社會觀察人士田奇莊認為,中國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根本原因是官權太強、民權太弱。民權得不到保障,民生往往成為空談。他說:“民生是一個方面。當然為民生總比不為民生好。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民權。有了權利,才能談生計。這個核心問題,我覺得在十七大中沒有得到體現。”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指出,在解決貧富差距問題上,中國當局面臨的一個主要難題是破除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進行體制上的改革。他說:“人大要真正成為權力中心,要鼓勵公民監督,要進行新聞制度改革,保證民眾話語權,要改革信訪制度,讓農民在土地被徵用的時候可以上訪,而不必擔心受到打擊;要工人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工會。只有這些方面進行改革,財富才可能流向中國民眾,中國的貧富差距才可能縮小。”

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企業家隊伍的不斷擴大,使中國目前的財富大部份以新增財富的形式出現。報告說,從社會階層來看,中國增長最快的階層是那些資產超過500萬美元的個人。

*最終窮人能獲益?*

一種放任派經濟學觀點認為,一個社會富人增多可以通過消費和投資等渠道擴大就業、提升國內產出,並最終使窮人獲益。但是,社會觀察人士田奇莊對於這種寄希望於水漲船高的“下滴式經濟理論”能否適用於目前的中國並不感到樂觀。

田奇莊說:“富裕起來的這些人好多都是靠不法致富。他們的道德水平很低。中國儘管有這麼多富豪,但是這些富豪去幹社會公益事業的人很少,為公共利益站出來說話的人更少。你看看那些已經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富豪們,有幾個是為老百姓、為社會說公道話的?”

田奇莊擔心,中國貧富差距的加大,在加上目前房價、物價飆升將導致中國社會底層的不滿情緒不減反增。這也會使中國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努力更加艱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精英與平民的利益衝突日益尖銳
新唐人週五直播:「中國奇蹟」與貧富差
研究顯示  舊金山貧富差距擴大
中國貧富差距大  形成社會安定隱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