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的啟示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

寺院的鐘

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都不可缺少的有“鐘文化”這樣一個篇章。

關於中國最早的鐘,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以在陝西境內出土的一件陶鐘為起始,年代為原始社會,距今約有5000年之久。在那時,我們的先民就製作出了陶鈴,以在勞作之餘來娛樂。在商代,出現了手執的銅鐃,後來逐漸發展成大小不同、成組的編鐃。周朝初期,出現了掛在架上的編鐘。

兩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為了集僧聚眾,鐘就被請進了寺院,成為佛教的法器。據有關資料記載,在南北朝時,中國已有了截面為圓形的寺院用鐘。相傳南朝時期,京城近五百寺,寺寺有鐘。到了唐代以後,鐘的鑄造有了一個很大的發展,鑄造精美、造型獨特的鐘大量出現。在以後的各個朝代中,鐘更是遍及大江南北,於是有了“有寺必有鐘,無鐘即無寺”的說法,鐘成為寺院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古代有很多膾炙人口描寫“鐘聲”的詩句,如:唐代詩人張繼的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杜甫的“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王維的“寒燈坐高館,秋雨聞疏鐘。”常建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都此寂,但余鐘磬音。”等。詩中那萬籟俱寂中的悠悠鐘聲,千百年來一直令人心曠神怡、傾心嚮往。

鐘是佛教禮儀中的重要法器,在許多名剎古寺裏,高大的鐘樓,增添了寺院的威嚴。而圓潤洪亮,深沉清遠的鐘聲,也被注入了“驚醒世間名利客,喚回苦海夢迷人”的佛教含義。寺院的鐘依其用途分為梵鐘與喚鐘兩種。梵鐘:又稱大鐘、撞鐘、洪鐘、鯨鐘等。懸掛於鐘樓上,用於召集大眾,或做朝夕報時之用;喚鐘:又稱半鐘、小鐘。吊於佛堂內的一隅。其用途在於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故亦稱行事鐘。

鐘是佛教寺院裏的號令,在《百丈清規•法器》中說:“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即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無論是召集僧人上殿、誦經做功課,還是日常的起床、睡覺、吃飯等無不以鐘為號。清晨的鐘聲是先急後緩,警醒大家,長夜已過,勿再放逸沉睡,要早起抓緊時間修持;而夜晚的鐘聲是先緩後急,提醒修煉人覺昏衢,疏冥昧。寺院一天的作息,是始於鐘聲,止於鐘聲。說話聽聲,鑼鼓聽音。同樣的鐘,以不同的心態去敲擊,產生的效果迥然不同。

兩則小和尚撞鐘的故事

有一位小和尚在寺院擔任撞鐘之職。按照寺院的規定,他每天必須在早上和黃昏各撞一次鐘。開始時,小和尚撞鐘還比較認真。但半年之後,小和尚覺的撞鐘的工作太單調,很無聊。於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一天,寺院的住持忽然宣布要將他調到後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鐘了。小和尚覺的奇怪,就問住持:“難道我撞的鐘不准時、不響亮?”住持告訴他:“你的鐘撞得很響,但鐘聲空泛、疲軟,因為你心中沒有理解撞鐘的意義,也沒有真正的用心去做。鐘聲不僅僅是寺裏作息的準繩,更為重要的是喚醒沉迷眾生。因此,鐘聲不僅要宏亮,還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一個人心中無鐘,即是無佛;如果不虔誠,怎能擔當撞鐘之職?”小和尚聽後,面有愧色,此後,他潛心修煉,終成一代名僧。

有一位老和尚在一天清晨,聽到陣陣悠揚的撞鐘聲音,不由的特別專注的側耳聆聽,待鐘聲一停,他就忍不住召喚,問道:“早晨是誰敲的鐘?”侍者回答:“是個新來的沙彌。”於是老和尚問新來的沙彌:“今天早晨你是用甚麼樣的心情敲的鐘呢?”沙彌不知道老和尚為甚麼問他,便回答:“沒有甚麼心情,只是敲鐘而敲鐘。”老和尚問道:“不會吧?你在敲鐘時,心裏一定想著甚麼。因為我聽到今天的鐘聲,是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那是真心誠意的人才能敲出的聲音。”小沙彌想了想說:“其實沒有想別的,只是我尚未出家時,家父時常告誡我,敲鐘的時候應該想到鐘就是佛,必須虔誠齋戒,敬鐘如佛,要用如入定的禪心和禮拜之心來司鐘。”老和尚聽了非常滿意,再三提醒道:“以後處理其他事物時,千萬不要忘記保持今天的敲鐘的心態。”

其實不僅敲鐘是這個道理,做任何事情,起心動念也就是存心尤為重要。第一個和尚為甚麼被主持免除撞鐘之職?因為他把敲鐘看作一件令人厭倦的勞作,為了敲鐘而敲鐘,沒有把敲鐘當作神聖的修煉之事,心中沒有誠敬,就沒有用心去做,沒有用負責的精神去做,所以他撞出的鐘聲空泛、疲軟。第二個和尚為甚麼能敲好鐘,因為他真正的懂得“敬鐘如佛”的道理,心中充滿對佛的誠敬,自然會用心、負責的、真心誠意的敲鐘,效果當然好。諺云:“有志沒志,就看燒火掃地”,只有用心做好小事才能做成大事。這也驗證了只有心念正了,行為才能走正的道理。

轉載 明慧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 老人收到的一百兩,其實是從商人的箱子裡拿出來的,而招待老人的酒席,是典當商人的背心付的錢。但這位江西術士如何辦到的?這就無人知曉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