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副總理易人 聯合政府外交分歧公開化

默克爾會晤達賴後的內外震盪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仁綜合報導】11月21日,德國副總理明特菲林因為要照顧病重的妻子,正式辭職謝任,由同屬社民黨的現任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補缺,這使得基民盟主席德國總理默克爾失去了一位默契的合作夥伴。

在此前後,基民盟和社民黨聯合政府內部由於默克爾接見達賴喇嘛引發的外交政策分歧,也逐漸公開化,雙方各借媒體及公開場合發聲。對華政策的不同見解突顯德國這兩個最大黨派的理念差異。

總理府的客人惹惱北京

默克爾8月底出訪中國,9月23日在柏林總理府和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舉行私人會晤。會晤前一週德國政府公佈了這一決定。

2000年以來,身為198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達賴喇嘛受到過十二個歐洲國家首腦和歐盟委員會的接見,在美國,加拿大,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他也是政府元首的客人。但北京對默克爾和達賴的會晤反應尤其強烈。

先是立即取消了隨後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的兩國外長工作早餐(後又恢復),隨後是暫停中德法制對話,最近又拒絕德國財政部長十二月初原定的北京之行。同時國內的媒體上對達賴和德國的對華政策多抨擊之詞。

最新的武器是高調宣傳法國總統薩科奇的首次訪華,大有法國新朋友取代德國老朋友之勢。在11月23日大陸出版的「參考消息」頭版上,節選了部份西方媒體報導的譯文,所選擇的文章一律是對默克爾外交政策的批評之詞,給人造成她批評中國人權的做法在西方頗受指責的印象。

外交分歧由來已久

據西方媒體分析,北京方面對默克爾會晤達賴反彈強烈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她在8月底訪華時絲毫不提此事,二則私人會晤在總理府舉行,大有公開批評中共人權劣跡之勢,和她在北京時的講話一脈相承,和前總理施羅德的只談經濟不提人權大相庭徑。

總理府發言人解釋說,默克爾訪華時還未確定會晤達賴,而確定後立即就通知了中國駐德大使和德國駐華大使。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曾是社民黨主席,他在任時和北京方面一團和氣,每年都要率領龐大的經濟代表團,帶著合同前往中國,而從不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共的人權問題,被德國媒體稱為「德國股份公司」的經理,被人權組織指責為「軟蛋」。

2005年社民黨在德國州選舉中失敗,施羅德被迫要求提前一年大選。當年9月,社民黨在國會大選中得票不及基民盟,最後雙方聯合組成政府,由基民盟候選人默克爾出任總理,社民黨明特菲林出任副總理。施羅德下台,他掌權時的總理府總管施泰因邁爾出任外交部長。

施泰因邁爾繼承了施羅德的「閉門談人權」實用主義外交,對前東德出身的默克爾當面批評北京的人權問題一直看法不同。

「堅持原則才能贏得尊重」

面對北京方面對達賴喇嘛做客總理府的連鎖反應,11月中,施泰因邁爾在社民黨的黨代會上批評默克爾,把她直言人權的外交方式稱為「櫥窗外交」,認為這不會給中國帶來「實質性的變化」。

默克爾隨後在接受德國最大報紙「圖片報」採訪時說,作為一國總理,她自己決定在哪裏接見誰,她認為,接見達賴既沒有改變德國對中國的政策,也沒有否定中國作為經濟發展大國的地位,同時她也希望德國政府能團結的以共同態度對待中國,因為只有這樣,才更能贏得中國的尊重。

她這裡指的共同態度即是她一直提倡的「既要做生意,也要講價值原則」,德國只有自己堅定的維護自己提倡的自由民主等原則,才能在外交領域贏得尊重。

默克爾透露,將在聖誕節前和施泰因邁爾就德國的外交政策進行深入交流和具體磋商。明特菲林則在最後一次內閣會議上意味深長的說,希望兩個執政黨不是內閣的兩個組成部份,而是一個聯邦政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默克爾女士:請您救救我們的希望——高智晟!
昝愛宗:告別柏林牆-- 從前東德人默克爾出任德國總理所想到
德總理做客布什總統牧場舉行會談
美德同意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僵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