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一定要歸根嗎?

文/王尚勤(波士頓)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常聽到人說:落葉歸根,尤其是年老退休的人。

我從來沒有這個感覺。更沒有要回歸中國的感覺。雖然我出生在中國。對我來說,「根」存在你心裡。歸根應該和在哪裡出生沒有太大關係。

1993年母親過世,我回台灣。就沒有再回去。最後一次旅遊中國是1988年。再回去的慾望也一直很低。

朋友告訴我:中國進步很多,高樓大廈到處都是,該回去看看。也有朋友告訴我:中國環境及空氣污染相當嚴重。貧富差距很大。

更有人說,中國人生活水準提高了,生活素質卻沒有提高。

剛從中國回來的老朋友胡建華Email給我說:她在北京的兩個禮拜,空氣污染到天空永遠是灰沉沉的,連星星都看不到。望著北京沒有星星的夜,她每天懷念在San Diego的家,那裡的星星、藍天和海洋。

我有很多猶太朋友,很傳統,過所有猶太人的節日。他們從來沒想到要搬回以色列,連去旅遊的興趣都沒有。他們說,在哪裡住久了,那裡就是你的家。

2000年人口普查,40%的美國人出生在其他國家,他們老了都會去尋根嗎?

我看不太可能。落葉歸根似乎在中國人的思想裡特別強烈。特別根深蒂固。

會不會成了中國人不能打入美國社會主流的阻力?

會不會是南洋華僑遭排斥的原因?(我愛你的錢,卻不愛你這塊土地的心理。)

會不會因為過慣了柏楊寫的「醜陋的中國人」的生活?

會不會……

我很同意美國人常說的一句話: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

更具體一點,什麼地方最接近你的生活方式,你的思想潮流,有你喜歡看的山水、天空及海洋……,那裡就是你的家。

很巧合,正在寫這篇文章時,讀到一篇介紹中國麗江的報導。是住在Houston、和我在哈佛見過一次面的陳瑞琳寫的。更巧合地,文章中提到一個叫Rokek J.K 的美國人,在麗江住了27年。

他走遍了麗江的玉龍雪山,寫了一本「中國西南的古納西王國」。發現了人間的香格里拉。

是什麼力量讓洛克先生拋下妻子、家園在偏僻的中國住了27年?

是什麼力量讓他對麗江一往情深,甚至到老年還想要埋葬在麗江的土地上?

落葉歸根似乎不存在Rokek思想裡。人間的香格里拉才是他要追求的根。

你的香格里拉在哪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台北報導)根據台灣僑委會最新調查,台灣移居美國的僑民32.6%有回台定居的打算,比3年前27.7%升高了5%,不考慮回台的比例也從44%下降至33.5%,顯見近3年來,在美台灣僑民回台意願升高,而返台定居的原因以落葉歸根占多數。
  • 一九七九年,中國改革開放的頭一年,珠江電影製片廠推出了「海外赤子」這部電影,主題曲「我愛你,中國」隨之也唱紅大江南北,海內外迄今還有不少人為之動容。先不論它在對外重新統戰和安撫國內歷次政治運動中,受到各種迫害的歸僑起到多大的作用,它畢竟首次承認了兩點:一是華僑在國外並不是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二是那些被共產黨欺騙統戰回來的華僑,懷著報效祖國的理想和千年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回到大陸,卻因有所謂的「海外關係」等諸多莫須有罪名,遭到共產黨的無情迫害。
  • 出國10年了,剛剛到國外時的2、3年,還不時的提醒家人過節、過年的。雖然唐人街每年在中秋和過年時都儘量的打扮一番,但其早已失去了5000年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打著赤腳穿西服」——不倫不類。奔波於生計的人們,更無暇顧及這些,一切的價值,都在以貨幣的形式衡量。
  •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縣四日電)桃園縣建築開發商業公會今天在桃園市舉行座談會,席中並邀請僑委會官員列席;根據僑委會在會中提供的一份調查中顯示,在2006年調查移居美國、澳洲、加拿大的台僑中,有三成受訪者表示考慮會回台定居,其中以落葉歸根為重要因素。
  • 很多人在漂泊、打拼了幾十年之後,回到故鄉度過人生的最後時光,也就是所謂的“落葉歸根”。不過,一些美國人卻選擇退休之後“南下”,在墨西哥和南美洲一些國家的小村莊裡走完安度晚年。是甚麼讓他們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他們在異鄉的晚年生活又是甚麼樣呢? (w2007-11-06-voa48.cfm)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