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良:讀報有感

徐水良

人氣 5
標籤: ,

【大紀元11月6日訊】今日報紙報導,大陸、台灣、韓國、日本學者在北京達成共識,決定以繁體字為主,製作統一的漢字標準字。中共也改變其歷來文字政策,對此持贊成態度。並且提出「簡體字和繁體字(正體字)共存」的口號。與我們這些年反對中共歷來的文化和文字政策,保護傳統文化和傳統文字的觀點,幾乎完全一致。這標誌著中共的歷來的文化和文字政策的在實踐中破產,不得不轉變其政策。

這些年,我們與親共勢力及自由主義進行了文化問題,包括文字問題的大論戰。批判了他們從五四到文革到河殤及到幾年前,長期延續的、毀滅傳統文化、包括毀滅傳統文字——漢字的錯誤理論、錯誤方向和錯誤政策。及到去年7月聯成公所的研討會,我們在會上提出的理論,應該是對他們這些錯誤的毀滅性打擊。但仍然有上海國保的小特務在網上造謠攻擊。現在連他們的主子也不得不改變立場了,說明這些年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從五四開始,馬列主義和自由主義結盟,兩個同一根理論毒籐上結出的雙胞胎毒瓜,利用中國人反對傳統政治中的傳統專制和傳統文化中的腐朽成分這個機會,肆意攻擊、全盤否定,並全力毀滅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傳統文字即漢字,引進馬列主義、自由主義、共產主義等西方文化垃圾,興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動倒退的逆流。胡適、魯迅、陳獨秀、錢玄同等等,把中國傳統文化說得一無是處,提出「消滅漢字」,「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等荒謬口號。

到中共建政前後,自由主義者紛紛投靠中共,紛紛改信馬列主義、共產主義。但勝利了的中共,容不得自己的自由主義盟友,五七年反右,又把自由主義者中的一部份,打成右派;把其餘部份,變成自己唯唯諾諾的奴才和擺設、變成政治花瓶。

到破四舊,到文革,中共對傳統文化的攻擊和毀滅,一波比一波更加厲害。及到文革破產以後,中共一部份又與自由主義又重新結盟,對傳統文化的批判和毀滅力道不減,搞出一個把中共罪責推到傳統文化頭上,提出藍色文明黃色文明等無稽之談的淺薄荒唐的電視劇《河殤》,強迫青年學生和老百姓觀看,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否定和毀滅,推到一個新的高潮。

以後,中共及其地下勢力,繼續與自由主義結盟,以偽改良主義、自由主義和偽自由主義的面目,提出「告別革命」理論,「中產階級」理論,「先經濟改革,後政治改革」,「經濟改革必然推動政治改革」等謬論。他們反對革命和一切激進策略,把溫和緩進吹到天上。他們捏造「愛國賊」概念,企圖抹煞和掩蓋中共的賣國罪名,坐實中共誣蔑反對派的「賣國」罪名。他們公然提出為官僚太子黨大搶劫大掠奪鳴鑼開道的「全盤私有化」、「無條件私有化」、「不顧一切私有化」等等理論,維護中共統治,人為製造一個大搶劫大掠奪的腐敗犯罪專制主義既得利益集團,一個強大的反對民主改革的反動阻力集團,以犯罪手段重新製造了巨大貧富對立這個非常大、非常棘手的社會問題,使中國走向比拉丁美洲更加拉美化的、並且是非法的專制權貴資本主義的兩極化社會,把中國帶向一場新的災難。這種災難,在改革開放以前也是沒有的,正常改革絕不會產生的。但卻由於中共和自由主義結盟而產生的邪路改革中產生了。它對未來中國的巨大負面作用,難以估量!

這些,都是非常深刻和嚴重的教訓。這些教訓教育我們,必須堅持走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優秀文化相結合的路子。既反對否定和毀滅中國傳統文化的馬列主義、自由主義加宗教原教旨的兩類西方垃圾文化,又反對以蔣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專制主義文化腐朽垃圾。提倡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和西方優秀文化精華相結合,提倡多元、溫和、寬容、世俗、和民本主義的新人本主義新型文化。

附:徐水良:關於文字改革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2006-7-1

文字問題,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內容非常豐富。這裡只能非常簡單地談談文字改革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一、廢除漢字的錯誤主張,在歷史和實踐中遭到失敗

五四運動,對中國本土傳統君主專制餘毒作了總結性的清算和批判,有重大意義。五四運動提出的科學和民主口號,到今天還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這同時,五四運動卻產生了另一種錯誤傾向:即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和一切優秀的東西,搞民族虛無主義和民族文化的虛無主義,把西方文化垃圾馬列主義和自由主義當作先進文化來引進,結果,造成了國民黨共產黨兩個列寧式政黨先後推行一黨專制。最後是西方最反動的垃圾馬列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的全面專制,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而東方中國文化的多元,世俗,政治與宗教、國家與教會分離,東方文化和宗教寬容、溫和、大慈大悲、不搞宗教迫害、宗教專制,(不像西方宗教偏狹,搞神本主義宗教專制)等等優點,以及西方人本、人權,人性,自由,民主,平等等等精華,則或者被拋棄,或者始終被排斥在中國國門之外。以致到目前,大陸還是兩個西方垃圾文化派,即馬列文化垃圾派,自由主義加宗教原教旨主義文化垃圾派,以及一個本土文化垃圾派,即以蔣慶先生為代表的、企圖把儒家倒退蛻變成西方中世紀宗教專制的儒教文化垃圾派,三個文化垃圾派大行其道。而結合東西方文化精華而產生、已經領先於當代世界文明、以新人本主義為代表的中國反對派先進理論和文化,則處處受到打擊壓制和封殺。

五四時期的那些知名人物,非常偏激。近年來,為了研究文化和文字改革等問題,我讀了一點他們的相關言論,其偏激和錯誤程度,使我常震驚。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等等,都主張廢除漢字,把專制主義的罪責,沒有道理地歸罪到漢字頭上,他們有的人還同時主張廢除漢語。胡適和魯迅都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對漢字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和攻擊。為節省時間,這裡不一一列舉他們的言論。這些人中,尤以錢玄同最為偏激,最具代表性。他主張:「我再大膽宣言道:欲使中國不亡,欲使中國民族為二十世紀文明之民族,必以廢孔學、滅道教為根本之解決,而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之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解決。至於廢漢文之後,應代以何種文字,此固非一人所能論定;玄同之意,則以為當採用文法剪賅、發音整齊、語根精良之人為的文字Esperanto」(《中國今後之文字問題》)。

事實上,漢語漢字拼音化,或以拼音為輔助手段的努力,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了。到鴉片戰爭,以及後來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等一系列戰爭,打破了天朝大國的神話,對中文缺點的批評,以及漢語拼音化的努力,得到大大加強和加速。經過五四運動,廢除漢字幾乎成了知識精英和全社會的共識。到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也為此曾經做過不少努力。1930年代,在蔣介石先生的支持和推動下,還進行了漢字簡化工作,1935年公佈了第一批300多字的漢字簡化方案。由於遭到反對,次年廢除。有資料說,及到退守台灣,1952年蔣介石先生還想進行漢字簡化改革,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搞成。

大陸方面,中共建政前,就開始進行漢字簡化工作,建政後,於一九五六年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一九六四年編印《簡化字總表》,但1977年《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遭到失敗,被迫收回,現在剩下幾百個簡化漢字及偏旁。與此同時,中共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毀滅和根除,生搬馬列理論和地中海及歐洲歷史,把中國秦漢以後反封建的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社會,稱為封建社會,又把中國傳統的一切,統統稱為封建糟粕,加以掃除。從思想改造,批判武訓傳,到反右,到破四舊,到文革,到《河殤》,一波一波,越來越徹底地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而毛澤東,一直到他死去以前,都始終主張廢除漢字,改漢字為拼音文字。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像中共建政以後那樣,如此瘋狂地毀滅自己的傳統和文化!相反,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是東亞已經實現民主的日、韓、台,還是其它地區已經實現民主的國家,包括西方國家和原蘇聯陣營的國家,都沒有如此否定自己的歷史和傳統文化,而且,絕大多數國家,絕大多數民族,根本不會去否定自己的歷史傳統和傳統文化,更不會去毀滅自己歷史傳統和傳統文化中的優秀精華。中共的這種瘋狂行為及其惡果,雄辯地向人們證明,這種瘋狂毀滅傳統文化的行為,只能導向最殘暴的專制和暴政,而不會導向民主。那些斷言只有徹底批判和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才能實現民主的說法,完全是違背歷史和當代世界客觀事實的、顛倒黑白的胡說八道。

但是,一百多年來,尤其五四以來廢除漢字的努力,統統遭到了失敗。沿用歷史上已經形成的簡化成果搞的漢字簡化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偏激冒進的漢字簡化工作,也同樣遭到失敗。總的說來,在漢字改革這方面的工作,花費精力巨大,但收效甚微,這裡的原因在哪裡呢?

下面,我談談有關幾個基本理論問題,來解釋這些問題。這些基本理論問題,是我個人的獨立研究,往往與目前世界學術界的理論完全不同,歡迎批評指教。

二、什麼是文明和文化,它們的作用又是什麼?

文明與文化,都與文字聯繫在一起。文字是用來記錄和保存人們語言和語言所表達的思想的一種符號體系。文化指的是以文字為基礎,利用文字、符號、圖像、繪畫、音樂(現代社會還包括錄音,錄像、計算機、網絡等等),保存、積累、傳播、利用人類精神成果的各種社會現象。而文明,則是以文化為基礎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程度。

歷史形成的中國文化和文明,尤其是漢族文化和文明,以漢語及漢字符號為工具、載體和技術基礎。中國傳統文化和文明,諸子百家,詩經楚辭,唐詩宋詞,水滸,三國,西遊記,紅樓夢,戲劇等等等等,全部以漢語漢字為基礎。甚至繪畫,藝術,雜技、音樂等等,漢字也起很大的輔助作用。廢除和否定漢字,就是挖掉歷史形成的這種傳統文化的技術基礎。所以,共產黨和那些仇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往往要拚命攻擊和否定漢語、漢字。

馬列主義和西方經濟學家把經濟異化當作人類社會的本質,主張經濟決定論,認為人類社會由經濟來決定。但我的新人本主義的社會科學認為,人類社會由人組成。經濟是由人創造出來,為人服務的東西,它是人類知識和智力等精神能力的物化。它不是起決定作用的東西,相反,它本身由人來創造和決定。人才是對人類社會起決定作用的東西。是人的自身發展程度決定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度,包括決定經濟的發展程度。而人自身能力的發展,包括生物物質身體能力的發展,和精神能力的發展,以及由這兩者決定的人的社會能力的發展等三個方面。其中,人的體能和精神能力,是人的兩種基本能力。但是,進入文明社會以後,人類飛速發展,其發展速度,超過過去人類幾十萬上百萬年發展的總和。什麼原因呢?這期間,人的生物體能變化不大。促使人類飛速發展的,就是文化,就是文字的產生,使人類得以擺脫口口相傳的積累精神財富的原始方式,使人類得以用文字記錄和積累世世代代的知識、智力和思想成果,突破其空間、時間和地域限制,使人類的精神財富迅猛增長。這就是文字、文化和文明的功勞。

人的發展,從而人類的發展,當然要在大自然物質世界環境下,以人類自身的生物發展為前提。但是,對於文明社會這幾千年,人類自身的發展,主要不是表現為生物身體的發展,而是主要表現為精神的發展。在文明社會,這種精神發展,主要是人類自身的文化和文明等精神因素的發展。因此,在文明社會,否定文化和文明的決定性作用,以及主張「制度有優劣,文化無高下」等等說法,都是完全錯誤的。

三、思維、思想、語言和文字

過去人們沿用毛澤東觀點,把科學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哲學。事實上,這裡至少還有一個門類的科學,意識科學,很難歸入社會科學或者自然科學。它應該是獨立的一個門類。思維、思想,語言和文字的學說,大家平常說的思維科學等等,都屬於這門大科學的範疇。

西方理論界學術界,尤其是心理學界和語言學界,有一個相當普遍的錯誤傳統,就是把語言說成思維的基礎。從著名的語言學家洪堡特,到索緒爾,到當代非常著名的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還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都接受和主張這種觀點。美國的左派學者喬姆斯基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而斯大林等還發表了謬誤很多的《馬克思主義語言學問題》等系統著作。但是,這個觀點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國際理論界學術界對於意識科學的認識很膚淺,對意識究竟是怎樣一些結構和過程,可以說總體上不瞭解,並且包含了不少重大錯誤。我的好些文章,如《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錯誤》,《對馬克思主義及其實踐唯物主義的批判》,《新人文主義或新人本主義——介紹一種新的理論》等文章,已經論述過這些問題。我把意識系統(包括感覺、記憶、思維、思想和感情等等各個分支系統),看作過程,在學術上第一次把意識系統分為四個基本過程,即感性過程,思維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和三個後繼過程,即表述過程,傳播交流過程,意識的各種形態的形成過程。在整個學術界,這些論述第一次描繪了意識科學的大致輪廓,第一次總體上使之系統化。但因為時間有限,我今天不來具體談論這些問題。

國際理論家、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把語言作為思維基礎,實際上也就是把抽象思維、符號邏輯思維作為思維的基礎。完全顛倒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抽象思維和思維整體的關係。中國的學術界接收的,也是國際理論界學術界的這種錯誤觀點。及到二十年前,1984-1986年,我在監獄中寫文章,批評這種觀點,把結論完全反過來,論述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文章帶出監獄,寄給錢學森和思維科學雜志等有關方面。後來報導說,有人提出抽象思維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引起激烈爭論,另外還報導說,錢學森發表講話,說不要急於下結論。至於這個「有人」是誰,報導就不說了。我想除了鄙人,大約不會有其它人。記得1983年我還寫了《關於文藝的幾個簡要問題》,批判馬列和毛澤東文藝理論的根本謬誤,論述文藝的精神消費品(娛樂)性質,批判「工具論」「政治標準第一」等荒謬主張。當時的《文藝報》等報刊媒體報導,也是說「有人」提出這些觀點,引起廣泛爭論云云。

如果語言,包括文字,是思維的基礎,那麼,沒有上過學沒有語言的聾啞人,以及不懂語言的嬰兒,就沒有思維。但實際上,他們都有人的基本思維,同齡人的基本思維。相反地,語言如果不和形象及形象思維相聯繫,它們就不過是毫無意義的符號。就像不懂外語的人聽外語,看外文一樣。

實際上,與國際學術界普遍的觀點恰恰相反,人們一開始從客觀世界接收的,都是具體的形象信息。人的眼睛就像錄像或者照相機鏡頭,錄下的都是具體的視覺形象。人的耳朵就像錄音頭,錄下的是具體的聲音形象。人的觸覺、人們的鼻子和舌頭,接收的是觸覺形象、嗅覺形象和味覺形象。人們把這些形象放到大腦中,變成記憶形象或者說記憶表象。人們大腦中的思維就在這種記憶形象的基礎上進行,這就是形象思維。形象思維不斷重複,不斷簡化。不斷用越來越簡化的形象來代替複雜的圖像,以便加快思維速度,最後用相對比較統一的一個或者一組簡化圖像來代表一個或者一類具體形象,這一個或者一組簡化的圖像,就成為初級的概念。以概念為基礎開始的新的思維,就是初級的抽象思維。

由於概念圖像的越來越簡化和固定,就可以逐步用符號來代替。這就是符號思維。這種符號,也是簡單化了的符號圖像,它們可以是簡單圖畫,肢體動作或者聲音。這種圖畫符號,動作或者聲音符號,後來在意識後繼過程的表述、傳播和交流過程中被外化,被運用,逐步發展成系統的語言符號體系。這種語言符號體系(以及後來代表語言符號的文字符號)又反過來被引用,進入人們的基本思維過程、進入抽象思維的思維過程中,來統一大腦內的內在思維符號,並使邏輯思維得以進行,這種語言符號邏輯思維又進一步大大加快了思維速度。語言對思維的這種反作用,非常強大,以致在國際理論界學術界造成普遍誤會,顛倒了作用和反作用的關係,誤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基礎。而事實上恰恰相反,思維是語言的基礎。

四、文字的產生和作用

人類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文字,只用聲音語言進行表述、傳播和交流。但語言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這就是它在當代錄音技術發明以前,無法長期保留,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嚴格限制。靠代代口口相傳積累精神財富,不僅容易遺忘,而且容易變形、歪曲、失實,精神財富的保存、積累、傳佈、交流和利用,受到非常大的限制。經過很長時間,人們逐步創造、發明、和累積起一種可以長期保存的視覺符號系統,一種刻畫符號系統,這就是文字。由於文字的產生,可以長期保存和遠距離交流,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人類才進入文明社會,人類的精神財富才得以迅猛增長。

但是,這裡的文字符號,它們的產生,卻出現了三條不同的道路。這就是僅僅表示聲音的符號,僅僅表示圖像的符號,以及圖像和聲音相結合的符號。

由於人類作為聲音符號系統之一的聲音語言(按:人類另一種比較系統的聲音符號系統,是音樂),已經是現成的符號系統,所以一般說來,人類的文字符號系統,都向語言這種聲音符號系統靠近,一開始都是用來替代聲音語言符號。僅僅表示圖像而不代表語音語言的符號,比較少,也不系統。我們不清楚古代的簡單巖畫符號中是否有可能留下一些。後來與語言分離不代表語音語言的表意符號,雖然有時含義也往往特別豐富,例如佛教的萬字(卍)和希特勒的反萬(卍)字,以及當代的圖像交通標誌,機械、工程製圖和地圖製圖的製圖標誌等等,而且這些符號的表意功能,往往還有特別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例如很難或者根本無法用普通語言文字來替代製圖符號系統,但它們畢竟在系統性和系統表達方面,與語言語音文字系統存在很大差距。

所以歷史上的文字符號系統,主要就是視覺語言文字系統。包括純表音即拼音文字符號系統和音形兼顧的表意語言文字符號系統。當然後來還有拼音符號系統發輾轉變而來的觸覺符號文字系統——盲文,以及手語、形體視覺符號系統——啞語符號系統,此外還有燈光,旗語,和無線電文字符號系統等等。但在歷史上,基本的、主要就是單純的拼音符號系統和音形結合的表意符號系統這兩種文字系統,也就是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拼音文字的優點,就是代表現成的聲音和聲音語言,因為人類語言音素少,(比視覺形象少的多),因此符號少,容易掌握。缺點是單個符號往往不代表意義,要多個字母結合成單詞,才能表示意義。在人們的思維和交流中,拼音文字,要由思維形象,翻譯成概念,概念再翻譯成聲音語言符號,聲音語言符號又必須翻譯成拼音文字,才能書面表述,而他人接收後又反過來,由拼音字母合成拼音文字,拼音文字翻譯成語音語言,語音語言符號再翻譯成概念意義,概念意義又翻譯成形象,經過多重翻譯,才能完成思維、交流和掌握過程。

音形結合的表意文字系統,有象形文字,有方塊漢字。還有標點符號,空格,阿拉伯數字,數理化公式。它們的缺點是符號眾多,不容易記憶和掌握。但它們也有優點,就是表意符號每個符號都代表一定意義,內涵和含義豐富,信息量大,簡潔、形象、明瞭,由於符號眾多,能夠構成的單詞,和表達的意思從排列組合的數學角度,大大多於拼音文字。其中的象形文字系統,由於象形文字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即使不知道發音,或本身沒有發音,也可以大致清楚其含義。也就是說,它由形象到形象,可以直接理解、交流和思維,不必經過聲音語言的多重翻譯。漢字原來接近象形文字,但經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長期演變,變成了方塊字。失去了大多數象形意義,但是形象意義與符號合一,直觀、無須經過多重翻譯的特點,思維、交流速度快等等特點,多少仍然有所保留。那些拚命推崇拼音文字,主張廢除漢字的人,把表意符號,包括漢字,標點符號,空格,阿拉伯數字,數理化公式等等,它們含義豐富,簡潔明瞭,不需要經過多重思維翻譯而直接理解,思維速度快等等特點,硬要說成是拼音文字的優點,完全是把事情搞反了。

事實恰恰相反,表意符號系統可以單獨應用,但純粹的拼音文字,沒有標點符號,空格,阿拉伯數字,理化公式等等表意符號,以及必要的圖畫音像的配合,人們甚至根本無法閱讀和理解。

五、語言文字的歷史及未來發展的方向究竟是什麼?

西方的學者,尤其是語言學家,一般都認為文字的發展,是從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先進文字,象形文字,還有經過長期演變而產生的方塊漢字,是落後文字。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中國人、東方人也接受這種觀點。但這種說法,過於武斷,因為:

第一、是迄今為止,除了人類最原始的字母在中東產生時,與象形文字有一定聯繫,此後拼音文字就與象形表意文字分開,獨立發展,主要向歐洲及南亞發展,除此以外,沒有其它任何歷史證據證明這種觀點。更沒有證據證明各種拼音文字由各種象形表意文字發展而來;而且,假定中東地區不僅僅借用象形文字產生人類原始字母,而且當地象形文字確實進化為拼音文字,那麼,人類文字的歷史發展事實,仍然是從象形文字到方塊漢字這一發展道路,與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這一發展道路,是人類文字二元並列發展的歷史,無法抹煞這種二元發展的歷史。沒有證據證明這第一條道路,即向方塊漢字的發展道路,一定是邪路,必須給以制止或消滅,轉到第二條道路。

第二、是當代文明和科技的發展,恰恰是向相反方向的發展,是從拼音文字到表意符號,圖畫,具體形象,音像(錄音錄像),多媒體綜合發展的方向。而不是相反,不是拼音文字推崇者主張的,減少形象和形象符號,而向拼音文字方向發展,計算機程序,微軟軟件和互聯網上,也是大量使用表意形象和圖像。昨天(6月30日)我在互聯網上看到,有個學者甚至認為現在是讀圖時代。雖然我們無法同意目前已經到了讀圖時代的說法,因為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非常肯定地斷定,當代人類的表述,交流和傳佈,已經以形象,圖像,音像為主,文字為輔。

所以,我們認為,這兩種文字系統,除了人類最原始的字母在中東產生時,曾經借用像形符號以外,單純拼音的拼音文字系統,和音形結合的表意文字系統,乃是獨立產生、並立發展起來的兩種文字系統,各有優缺點,沒有先後承接的關係。

這種觀點,至少符合目前漢字等表意符號系統和拼音文字符號系統兩種符號系統,幾千年長期並存,沒有互相繼承關係的客觀事實,也符合除特殊情況如朝鮮越南等等人為的情況以外,通常情況下也並不整體上互相替代這種客觀歷史事實。

國際學者們過去斷言由象形文字到拼音文字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道路,可能是受過去人們普遍主張的獨斷論歷史觀影響而產生的錯誤觀點。這種歷史觀反對多元化,不承認人類歷史可能有多元發展,即不承認人類歷史的發展可能會有多種模式,不承認中國模式,印度模式等等,與歐洲地中海模式的歷史發展模式完全不同,而是主張人類歷史只能是單一的模式,只承認這種單一的一元化「必然性」模式,也就是歐洲地中海模式,也就是五階段、三階段的歷史發展模式。這種不承認歷史多元發展的一元化獨斷論,應用到文字上,就是不承認文字會有拼音、表意兩種形式獨立、並列發展的多元模式。而是要強行把它們變成單一的一元模式,因此一定要找出一個前後繼承的關係。但他們的這種武斷結論和斷言,及到今天,都沒有能找到確鑿的歷史和事實根據。

隨著歷史的發展,一些學者的拼音偏見,認為表意和形象的圖畫、符號及文字,必定要被拼音文字取代的看法,越來越站不住腳。機械制圖和地圖製圖,及其製圖語言的發展,事實上早已證明形象、圖像和表意符號,它們組成的表意符號語言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不可能被拼音文字取代。我在《從交通標誌談起》中說:「各種交通標誌,一開始,人們往往用的是文字,在西方就是拼音文字。但後來,幾十上百的交通標誌,越來越採用簡潔明瞭的表意表形符號,尤其是像形符號,包括紅綠燈等等來代替了。七八年前我剛到美國的時候,行人過馬路的標誌,用的還是英文,但前幾年,卻一律改成了像形符號。容許人過馬路,就是像人走路的人形符號,白色;停止過馬路,就是一個豎起來的大手掌,紅色。為什麼不是像形符號或表意符號向某些人極端讚揚的拼音符號發展,反而向相反的方向『倒退』呢?原來,這些符號有形象明瞭的優點,不管他是不是懂英文,一般人一看就懂。因此,這個改變,不是退步,而是進步。」

「你們去看一看駕照等等考試手冊,上面幾十個標誌,多數是像形符號,拼音文字一般只起輔助作用。」

美國的公共場所,各種標誌,食品的大部份、以及其它許多產品的包裝,等等,使用表意象形符號,圖像和照片,非常多。原因就是它們形象、直觀,不需要經過語言翻譯,不管你是什麼語言,一看就懂。

所以,文字符號的實際發展方向,與拚命貶低象形文字及其他像形表意符號,誇大拼音文字的作用,無限推崇拼音化,主張廢除象形文字,方塊漢字及其他表意文字的那些人主張的方向,有時往往是相反的。至於計算機,多媒體和互聯網產生以後的歷史大方向,大潮流,如前所述,有可能向讀圖時代前進,更是完全與拚命推崇拼音化的人的教條相反。在這種歷史大潮流下面,漢字的缺點越來越受到先進技術的克服,漢字的優點則越來越得到發揚。幸虧客觀規律讓陳獨秀,胡適,魯迅,錢玄同,毛澤東的偏激主張破產,為我們保留了漢字這個中華民族創造的人類歷史上的瑰寶。否則,讓他們的偏激主張得逞,後果不堪設想。

六、愛護漢字、改革漢字、發展漢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出來的文化瑰寶,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給以愛護,不能再讓它受到過分偏激的那些人的傷害。但是,幾千年之中,漢字也是不斷發展的,我們同時也不能保守,要在科學的約定俗成的基礎上,謹慎地改革漢字。過去一百多年,漢字改革的許多東西失敗了,但是,也有成功的地方,例如漢語拼音作為學習漢字的輔助,作用不錯。至於大陸的簡化字,要分別情況,分別對待。一般說來,那些沿用過去歷史上已經約定俗成的簡化字,一般效果還是正面的,其中不合理或者很不合理的哪一些,主要是胡亂合併及亂造生造的哪一些。我們應該在批判中共毀滅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字的同時,採取積極措施,儘可能統一兩岸文字,尤其是解決兩岸政府狹隘眼界人為造成的,信息時代的人為障礙——兩岸漢字兩套內碼的問題。除了漢語以外,我們還要掌握和學習世界上的其它語言,吸收其它語言的優點,在未來的歷史中,不斷地發展漢字,使漢字成為中國和世界生機勃勃、不斷進步的文字。

附說明:

我的講稿請研討會複印,因發言時間有限,不能照本宣讀,只能讀幾個重點。這裡補充說明寫作本文的指導思想。

根據現有歷史資料,古埃及和古蘇美爾文字,大約在公元前3500多年前產生。古埃及曾經是圖畫式象形文字,古蘇美爾是契形文字,都屬象形文字範疇。人類最原始的字母曾經借用這些文字產生。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發明了拼音文字,22個字母,沒有元音字母。

及到現在的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也都是輔音字母。以後,拼音字母傳到古希臘,古羅馬,向整個歐洲擴散,走的都是拼音道路。而在中國,根據專家們的意見,漢字的產生,也有近6000年曆史。但商朝(大約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0世紀)以前,考古發現的漢字不多。100年前考古發現的商朝甲骨文,已經是一種相當發達、抽象、簡化了的象形文字。此後,中國的漢字,走了一條與拼音不同的道路,走的是從象形文字到方塊漢字的道路。其後經過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到楷書,演變成方塊字。

人類的文字,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資源,不能輕易讓它們消亡。當代人們開始重視自然資源的保護,防止動、植物品種的消失;但對人類精神資源的消失,卻仍沒有足夠重視。目前的世界上,有6000多種語言,大約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消失,一百年後,人類的語言將只剩下一半,約3000種。人類的文字,也是不斷消失,古埃及、古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字,中國甲骨文,金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等,都曾經消失。現在中國的滿文,東巴文,水書,女書等等,也都處於危險之中。我們不能讓任一種文字和它們記載積累的人類精神財富輕易消失,更不能讓有4000年以上歷史的漢字輕易消失。

如何對待漢字,這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問題。應該有各種不同意見參與討論。而不能像五四以後,尤其是中共建政以後那樣,純粹是取消漢字,改為拼音文字的意見一邊倒。應該鼓勵人們發表各種不同意見。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加宗教原教旨主義兩種西方垃圾,拚命否定中國的傳統文化。他們或者主張全盤馬克思主義西化,實行馬克思主義思想專制;或者主張全盤自由主義加宗教原教旨主義西化,實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思想專制。他們都要取消漢字,取消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切。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曾經在春秋戰國以後一二千年中,領先於世界。

西方古希臘古羅馬的輝煌的文明,曾經領先於世界。與幾乎同時代的中國諸子百家,印度的佛教文明,鼎足而立。但西方古羅馬由於基督教變成國教,搞宗教思想和信仰專制,使古羅馬走向下坡,最後,在中國驅趕匈奴,匈奴西遷而造成的民族大遷徙中,古羅馬被遷徙的蠻族滅亡,進入延續一千年的黑暗的宗教專制的中世紀。而中國卻仍然是世俗,多元文化,政教分離的模式,佛教等宗教非常寬容慈悲,沒有當時西方的宗教專制和貴族分封封建制度,也沒有印度那樣的種姓制度,所以在以後一二千年時間內,中國大大領先於世界。馬可波羅13世紀後期中國元朝之行及其遊記,介紹神奇先進的中國,對喚醒中世紀黑暗中的西方,起了重大作用。不久以後,14世紀初,開始了文藝復興。那以後幾百年間,中國對於西方,就像現在的西方對於中國,是學習榜樣。15世紀中期,東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學者和文獻的西遷,又使西方重新發現光輝的自由民主的古希臘。通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反對宗教神本主義,提倡人本主義,搞政教分離,自由民主,西方纔重新領先於世界。而中國,由於繼續實行君主專制制度,開始落後於西方。及到鴉片戰爭及以後一系列戰爭,中國才重新被喚醒。

我們現在討論文化問題、文字問題、思想理論和政治問題等等,目的不僅僅是日本及中國某些人提倡的那樣,「脫亞入歐」,拋棄自己的傳統,包括自己的精華,搞全盤西化的低檔目標,而是要綜合西方、東方和全世界的精華,創造新的文明,不僅追趕世界先進水平,而且要努力重新領先於世界,重新引領世界先進潮流。所以,特別需要對東、西方歷史和文明的透徹瞭解、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以及既踏實又大膽的歷史創新精神。

鑒於過去100年漢字改革大多失敗的教訓。我比較傾向某些朋友不太成熟的意見:與其搞勞而無功的改革,不如在漢語為基礎的條件下,在教育領域實行中英雙語教育,或者從小就對學生實行中文再加某一門外文的雙語教育。

(為2006年7月15日聯成公所「聯成論壇」漢字討論會準備的講稿)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正體中文字學習策略(8)筆劃及筆順
蕭明:評胡、溫用繁體字提字寫信
彭小明:反右與漢字簡化
以中華文化內涵為基礎的中文學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