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字文(二)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 ◇◇◇ ◇◇◇

正文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余成歲 律呂調陽
讀音練習

寒(ㄏㄢˊ;hanˊ)來(ㄌㄞˊ;laiˊ)暑(ㄕㄨˇ;shuˇ)往(ㄨㄤˇ;wangˇ)
秋(ㄑㄧㄡ;qiu) 收(ㄕㄡ;shou) 冬(ㄉㄨㄥ;dong) 藏(ㄘㄤˊ;cangˊ)
閏(ㄖㄨㄣˋ;runˋ)余(ㄩˊ;yuˊ)成(ㄔㄥˊ;chengˊ)歲(ㄙㄨㄟˋ;suiˋ)
律(ㄌㄩˋ;luˋ)呂(ㄌㄩˇ;luˇ)調(ㄊㄧㄠˊ;diaoˊ)陽(一ㄤˊ;yangˊ)

解釋

一、字義

寒:冷。意指冬天。
來:到來。
暑:炎熱的夏天。
往:去、過去的。
秋:秋天。
收:收取。
冬:冬天。
藏:儲存。
閏:黃曆一年和地球繞日一周的時間(陽曆)差了十多日,所以每隔數年,就會累積多餘的日子,這就叫閏。
余:多出的、剩下的。
成:變成。
歲:指一年。
律:古樂十二律中的陽律。指的是六律。
呂:古樂十二律中的陰律。指的是六呂。
調:合適、和諧。
陽:聲調。古代四聲: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的總稱。因受聲母清濁不同的影響,濁聲母的字為陽調,發音一般較陰調稍低。
二、詞義:

寒來暑往(1) 秋收冬藏(2) 閏余成歲 律呂(3)調陽(4)

(1)、寒來暑往:形容季節冷熱的交替。
(2)、秋收冬藏:農家按照一年四季來耕作的情形,即春耕、夏作、秋收、冬藏。
(3)、律呂:古代用來調整樂器聲音的器具。
(4)、調陽:調合聲調。
譯文參考

寒冷的冬天一來臨,炎熱的夏天也就遠去了;而秋天是農作物成熟收割的好時候,將收成的谷物存藏起來,以備天寒地凍的冬天食用。

民間通行的黃曆,每三年有一個閏月,陽曆則是每四年二月份會多出一天,變成二十九天。像這樣將多出來的日子計算清楚妥善安排,訂出年來,才能符合四時的運行基準。就如同古時用來調合聲音的六律和六呂一樣,將音律調好了,聽起來才準確。
文字的故事

秋:秋天正是百谷收成的季節,所以左邊有個「禾」字,而且每次收成後,農夫總要放一把火將田裡的稻稈燒掉作肥料,以便整理田地,準備下一季的播種,所以秋的右邊有「火」字。秋的古字很像一隻類似蟋蟀的昆蟲,在秋天時,這些昆蟲會啾啾的叫個不停。每到秋天就會聽到它們的叫聲,所以造這個字時,就畫出這些昆蟲的體型特徵,又想到它們的叫聲,於是「秋」字的讀音就仿照蟲聲「啾」了。

冬:冬季是四季的最後一個季節,代表一年終結的意思。甲骨文的「冬」寫作「」,畫的是一條繩子的兩端都有打結,用來表示終結的意思。小篆寫作「 」,上面的「 」表示冬天到了,把窗戶的縫塞得很嚴密的樣子,下面的「冰」表示冰的意思。冬天外頭結冰了,所以要把窗戶關得緊一點,以免冷風灌進來。

寒:寒字上面的「□」表示屋頂,中間的「」和「人」表示人窩在草做成的暖墊子裡,下面的「冰」表示冰,人的腳底踩在冰上,的確是夠寒冷了。
深入思考與討論

天地的運行是有規律的,農人依照四季節氣進行農作,春天把握時間播種,夏天努力耕耘,秋天歡欣收割後,冬天才有足夠的糧食好過冬。我們的曆法也是一樣,把多出來的日子累積成閏年、閏月,才能形成一年有十二個月的規律。以下問題請小朋友想一想:

一、除了四季節氣是有規律的之外,請小朋友想想看,還有哪些事情或現象也是有規律的呢?

二、這樣的四季節氣是如何形成的呢?為什麼能規律的運轉這麼長的時間?

三、落實到生活上,我們每天的生活是不是也應該適當規劃形成規律?

四、「秋收冬藏」告訴我們要「存有餘而補不足」,每天的作息也是一樣,早起精神好,這段時間我們應該如何把握,才能讓一天的時間被更好的運用?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武王滅了商朝,安定天下,聲威顯赫,四方蠻夷都來進貢。西方有個叫旅的國家,進貢了幾隻土產的獒犬。召公奭害怕武王玩物喪志,勸王繼續修德慎行,重視賢能,不要珍惜異物,以盡安定國家和保護人民的責任。如果不注意小節,最後會連累大德,就像堆積一座土山,已堆到九仞,只差一簣土了,卻不肯覆上去而放棄,功敗垂成,這實在太可惜了。
  •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歎曰:「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史記•魯周公世家》)
  • 雲師(1)系是豐隆,雪神乃為滕六(2)。欻火(3)、謝仙,俱掌雷火;飛廉(4)、箕伯(5),悉(6)是風神。列缺(7)乃電之神,望舒(8)是月之御。甘霖、甘澍,俱指時雨;玄穹、彼蒼,悉稱上天。
  • 雪花飛六出(1),先兆豐年;日上已三竿(2),乃雲時晏(3)。蜀犬吠日(4),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5),笑人畏懼過甚。
  • 「一諾千金」原作「季布一諾」。據《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載,漢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樂於助人,很講信用,凡是答應過的事,一定會設法辦到,因此享有盛名。
  • 蓬萊(1)、弱水(2),惟飛仙可渡;方壺、員嶠(3),乃仙子所居。
  •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1),分財利多自與(2),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3)鮑叔謀事(4)而更窮困(5),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 (6)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7)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8),知我不遭時(9)也。吾嘗三戰三走(10),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 糾(11)敗,召忽(12)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史記•管晏列傳》)
  • 《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是清朝末年以前中國兒童啟蒙教育的基本教材,合稱「三、百、千」。由於文字簡潔實用,易於記誦,所以被當時的社會廣泛 接受而成為兒童必讀。因此;在那個時代只要受過教育的人大概都曾讀過。就是在今天,雖然已不再作為小學課本,但是依然有許多父母把它介紹給孩子們做為課外讀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