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希特勒」連任投資寶地首長 觸動國際神經

標籤:

【大紀元12月21日訊】(亞洲時報 Sudha Ramachandran班加羅爾撰文/楊柳翻譯) 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長達一個月的激烈競選結束,選民已在當地議會選舉中投下選票。票站調查和博彩賭盤都顯示,頗具爭議的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莫迪(Narendra Modi)很可能當選連任。無論對該邦的少數宗教族群,又或全國的世俗民主主義者來說,這都是個壞消息。此外,就連外國政府也很關注該邦選舉的結果。

莫迪的思想、行為和公開作風,被不少人認為是對印度世俗主義及民主發展的威脅,他以煽動對印度穆斯林的仇恨為樂事。莫迪的支持者視他為救世主,他曾「狠狠教訓了穆斯林」。莫迪也因為推動古吉拉特邦的經濟蓬勃發展,而民望大增。

然而,批評人士稱他為「野蠻屠夫」、「印度版希特勒」以及2002年該邦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暴力衝突的幕後黑手。2002年初,該邦爆發了一場瘋狂的教派暴力衝突。事源印度教朝聖者所乘坐的火車遇襲而造成死傷,印度教暴徒其後對邦內的穆斯林發起報復行動。

當時,莫迪對殺戮、糟蹋、洗劫穆斯林事件,睜隻眼閉只眼。那些屠殺穆斯林的暴徒,包括了右翼印度教組織「同盟家族」的人,而莫迪所領導的右翼黨派「印度人民黨」是其重要成員。在那次教派暴力衝突中,大約有2000人被殺,其中大多數是穆斯林,數萬人流離失所。

那一年其後也舉行了選舉,而莫迪透過煽動人們對穆斯林恐怖分子的恐懼,而展開競選活動,結果大獲全勝。這一次他可能再次獲勝,只是不會像那次一樣壓倒性勝利。

如果莫迪選舉獲勝,這部分得歸功於在美國的印度人。在美國的所有印度人中,大約40%來自古吉拉特邦;他們中許多人在美國從事酒店/汽車旅館業。他們鼎力支持莫迪。印度人民黨的「海外朋友美國部」數百名成員,都前來古吉拉特邦為莫迪選舉助陣。他們中很多人因為是美國公民,無權投票支持莫迪,不過他們慷慨解囊,為莫迪提供選舉資金,並幫他拉選票。

這些海外組織出錢在古吉拉特邦的重要刊物上做整版廣告,宣傳莫迪在經濟領域的成績。他們在整個競選期間,積極打電話或發電子郵件,讓他們在印度的家人和朋友投票支持莫迪,又在網站上為莫迪宣傳。事實上,互聯網上許多幫莫迪拉選票的內容,都不是在古吉拉特邦或印度其它地區製作的,而是在美國製作的。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遊說公司「安可顧問公司」(APCO Worldwide)出面為莫迪提升形象。這間公司今年8月受託,向全世界推銷莫迪形象,提高古吉拉特邦在投資者中間的知名度。也是安可顧問公司為莫迪出謀劃策,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大會上推銷古吉拉特邦的。這次大會於今年9月在中國東北遼寧省大連召開。

據說,莫迪在眾多公關公司中選中安可,是因為該公司成員非等閒之輩,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裡根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艾倫(Richard Allen)和前民主黨國會議員邦克爾(Donald Bonker)。前尼日利亞獨裁者阿巴查 (Sani Abacha)和哈薩克終身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等,都是該公司的客戶。如果莫迪贏得選舉,預計他可能讓安可顧問公司加緊遊說華盛頓,努力改善他在海外的形象。

2005年3月,莫迪被美國方面拒發籤證。當時他原本打算去佛羅里達州亞美酒店業主協會發表演講,參加紐約的一個公開會議,還準備會見當地商界領袖。不過,由於「反大屠殺聯盟」堅決反對,美國政府不僅拒絕發出外交簽證,而且還取消了他的旅遊/商務簽證。

美國駐新德里大使館當時說,美方是根據《美國移民和國籍法》的規定對莫迪拒簽的。該法其中一條規定,禁止「間接或直接嚴重侵犯宗教自由者」進入美國境內。

考慮到莫迪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教派暴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加上持世俗立場的美國印度裔組織施壓,美國被迫禁止莫迪進入其境內。歐盟也明確表示不歡迎他。

雖然他曾在2003年訪問英國,不過在2005年,他卻被迫取消為期三日的英國之旅。當時他沒有被拒簽,但英國外交部向新德里表達了其對莫迪的「強烈擔憂」,言下之意就是說他不受歡迎。莫迪被告知,英國外交部不會接見他,也不會給他提供安全保護。

不過,儘管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拒絕給他簽證,但它們並沒有禁止它們的公司去古吉拉特邦做生意。莫迪也積極吸引中國、日本、南韓和新加坡前往投資。他帶著大型商務團,前往這些國家招商引資。關於這點,美國和歐洲各國顯然看在眼裏。

古吉拉特邦已經成為印度的首選投資地。根據印度儲備銀行最近的一份調查,該邦在2006—07年吸引的外資,佔全國同期的四分之一。歐美當然不願在古吉拉特邦的經濟騰飛過程中,落後中國和日本。

據說,過去一個月,來自歐美的官員和分析人士,都紛紛前往古吉拉特邦,試圖弄清楚莫迪當選的機會有多大。《國際先驅論壇報》援引官員們的話說,要是莫迪當選,「要華盛頓大大改變對他的態度也很困難」。然而,美國政府似乎並不真正反對與他打交道。

儘管在2002年那次暴動後的幾個月裏,美國政府嚴厲譴責莫迪政府,但美國外交官和官員還是經常訪問古吉拉特邦,並與莫迪及其政府官員接觸。美國拒絕給莫迪發籤證,並非出於信念,而是在世俗的美國印度裔壓力下,不得已而為之。

在那之後的幾年裏,美國官員又開始與莫迪政府接觸。2006年11月,美國駐印度大使館總領事歐文(Michael S Owen),就到過古吉拉特邦首府甘地納加爾(Gandhinagar)會見莫迪。據說,雙方在會上討論古吉拉特邦的投資前景。

莫迪支持者堅持說,美國給他發籤證問題是遲早的事。他們指出,美國很難抵擋莫迪統治下的「經濟蓬勃發展的古吉拉特邦」的誘惑。預計莫迪重新當選首席部長,將為他們改善他的國際形象的努力注入一劑強心針。(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澤連斯基感謝菲律賓參加烏克蘭和平峰會
辛鮑姆宣布獲勝 成為墨西哥首位女總統
莫迪擬印度大選後改革 以與中國製造業競爭
報復英國?中共指英MI6策反公務員成間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