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獅城之行花絮

標籤:

【大紀元12月3日訊】(大紀元報記者沉靜新加坡報導)首位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來到獅城,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媒體聚焦,萬眾矚目。

除了文藝界人士,專業大學生、記者外,還有不少熱心民眾,三天內追蹤高行健的行程,參加座談會,觀看畫展和電影,忙得不亦樂乎。

一.華人的驕傲嘛!

最熱烈的是11月24日下午,高行健在新加坡美術館的座談會,300多名觀眾擠滿會場,座無虛席,中間、台邊的席地而坐。兩側、後面的一直站著,聽了兩個半小時。其中有七十多歲的老人,還有十一、二歲的孩子。文學愛好者們表示,這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兩位安娣笑瞇瞇地講,是慕名而來,他名氣大,華人的驕傲嘛!

在記者身旁,使勁鼓掌的是四十多歲的王先生,中國人,新加坡永久居民。他說,國內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高行健這麼個人,書早被禁了。連堂堂美術學院院長都不知道高行健的畫在國際上的聲譽。咱們中國出人才哪!就是共產黨很多事兒做得不地道。今天能看到他,也算不白出國。他講得真好!

會後,在高行健捐贈給美術館的大型水墨畫《晝與夜》下,百餘名觀眾席地而坐與高行健一起合影留念。

高行健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側影和影子》,觀眾反響不一。有的很喜歡,覺得耳目一新。有的很佩服高行健的才能和藝術家心態,也有人表示看不懂,奇怪,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電影。

對於獅城人的熱情和友善,高行健在26日的文學講座上說,他很感動。

二.你們很勇敢!

11月23日晚,高行健親臨浮爾頓酒店( fullerton hotel)誰先覺(Ipreciation)畫廊,展出他最新的24幅黑白水墨畫作。一位法輪功學員向他問好,彼此握手,親切交談。

那位法輪功學員受訪時說:「高行健是第一位公開退黨的名人,那是89年六四天安門屠殺之後。他很有先見之明,人也很謙和。當我告訴他,現在已有兩千八百多萬人退黨、退團,天象有了很大的變化時,他點頭,由衷而清晰地說,『你們很勇敢!』再一次用力地握住我的手。」」

法輪功問題是當今中國乃至華人世界的敏感話題,這位以「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果然,有其獨特的見解。

三.高行健很冷靜

陳先生是老華校生,退休人士,他說:「我對文學藝術完全是門外漢,但通過這兩天的座談會和觀察,我看到高行健很冷靜,完全不動聲色。他敏銳得很,耳朵比年輕人都聽的清楚。活在當下,把一切都放下。聽他的話,看他的表情,覺得很奇特。怎樣恰當地對待自己,是人的後半生都要面對的問題,看《靈山》可以縮小自我。在自我的小宇宙中,各守本份、善良,為自己的良心做事,就很快樂了。那些高喊為人民服務、世界大同,披著美麗的外衣鼓惑民眾的人, 是因為沒有放下自我,愛出風頭。讓很多人上當受騙,成為犧牲品。所以,高行健不相信烏托邦,吃夠了它的苦,不要再建另一個烏托邦。這個地球上聰明能幹的人很多,而高行健是個很冷靜清醒的人,但他的冷靜清醒也會帶來世界的和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馬戲 法馬戲先鋒高達和台灣戲曲學院合作
沉靜:呼喚文學的回歸
高行健:用「第三隻眼」審視靜觀
高行健自編導自演電影「側影和影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