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岳首:中國可從澳大利亞2007年大選學些甚麼?

丘岳首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12月6日訊】澳大利亞2007年大選,原總理自由黨領導人霍華德「唱罷」,新領袖工黨黨魁陸克文「登台」,沒有「亂轟轟」。

11月24日週六的悉尼,天空飄著小雨,打傘和不打傘的選民次序井然排隊登記投票選擇自己心儀的國家領導人。晚上,高效快速的獨立選舉委員會公佈點票落定結果,落敗的霍華德致電陸克文祝賀,兩位領袖分別在自己的選舉總部發表告別和當選演講,幾乎所有的電視頻道都同時播出實況,除了掌聲歡呼聲,國家政權平靜轉移穩妥過渡。大概是「由民作主」慣了吧,投票日選民多會舉家前往投票並在晚飯後關注選舉的揭曉。也由於上上下下成了自然,陸克文很快拜訪霍華德,成者敗者談笑甚歡。25日週日,在市中心舉行的慶聖誕大遊行為大選增添了節日的氣氛。而大選前後,澳大利亞人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交通一如往常,夜總會酒吧的玻璃瓶也沒有比平常多碎幾個。澳大利亞人尊重由多數人決定的選擇結果。

選民以平靜的心態看「城頭變換大王旗」,政客以冷靜的目光看「潮起潮落」,這種「靜靜」的民主,是美妙的成熟民主,是成熟政黨政治的美妙。

關於此次澳大利亞全國大選,不少人問我:你支持工黨或者自由黨?你認為霍華德好還是陸克文好?我回答:都好,都支持。自由黨的政策有利於經濟和自由的增長已令澳大利亞近十年的經濟實力長足發展,工黨的政綱有益於福利和環保的提高能讓國民減輕生活壓力活得更輕鬆自在;霍華德偏重於「安全」要與美國一起打擊邪惡流氓並無大錯,陸克文側重於「牛肉」要從伊拉克撤軍也有其理由……因為都好,選民才沒有做出80-99%這樣一邊倒的支持,哪怕像這次自由聯盟輸得慘,兩頭的得票也沒有嚴重失衡。成熟的選民自能運用手中選票的重量,自如地在自由和福利之間「走鋼絲」。筆者隱隱擔心的是,秦暉先生敏銳感覺到的「第三種可能」——西方左派歌頌中國的少自由競爭,右派讚揚中國的低福利從而可能出現的世界中國化,不會被因打中國牌而多得分的新總理及其「更靠近中國」的工黨新政府未來的作為所印證。

民主≠混亂,民主如節日般美妙,這是澳大利亞大選在宏觀上也是政治體制層面上展示給世人的概貌。如果說中國目前還未到有福分過此「節日」的時分,那在我近距離的微觀觀察中,我以為澳大利亞選舉過程中的一些程序和技術可以在已起步的中國鄉村基層選舉中儘快借鑒實施。

其一:將選舉管理機構從「人大」分離出來。眾所周知,「人大」相當於議會,而按照國際政治通則,議會是由選舉產生的,如果本身需要由選舉產生的議會卻控制和管理選舉機構,那麼不但議會自身的權力來源是不合法和缺乏公信力,它所支配的「選舉」也就明顯是不公正的。

其二、將候選人與選舉工作人員區別開來。選舉工作人員迴避被選舉,這也是國際通行規則。候選人如果同時也是選舉工作人員就像店主同時也是顧客的自賣自買一樣離奇。

其三、設立常年的獨立選舉工作機構。選舉工作機構不能此一時彼一時,打一槍換一個位置。除了選舉時期的忙碌,選舉工作機構平時還要負責選民登記,檔案管理、接受投訴和處理糾紛等事務。

其四、制訂不選舉懲罰法規。投票是自由者的權利,但自由秩序下也有「懶得自由」者,需要給與一定的約束和推動。澳大利亞設有懲罰法律對「懶得自由」者推一把,而對於幾千年不曾投票的吾國吾民,我想就更需推這一把。

「靜靜」的民主是成熟的民主、美妙的民主。但需要指出,「亂轟轟」的民主也不是甚麼可怕的事情。它是初生民主的常態,也是從嬰兒到壯漢的必經之路。恐懼「亂轟轟」的民主大可不必,將「亂轟轟」的民主妖魔化不是愚昧無知就肯定是別有用心。

筆者生活在澳大利亞,但一直「身在曹營心在漢」,沒有多大熱情投入這「借來的時間和空間」。我承認,對於澳大利亞我是沒有盡責的,誠如對於此次投票筆者並無多假思索,我認為只要自由秩序已建立民主制度框架已搭成,執政和在野的反對黨在枝節上縱有千差萬別,其大體的本質是差不離的。筆者思慮和關注的、無法揮去的心願是:我故國同胞何日也能如澳大利亞人一樣可偏左可倚右,可立此黨可廢彼黨,也可享受到「靜靜」的民主的美妙滋味。

2007、11、28於悉尼

——天益網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拆牌匾衝突  羊曉東探視受傷記者表達歉意
王瑞璋採訪受傷  東森負責醫療後續事宜
民主園區管制影響 兩廳院提醒觀眾注意
記者遭衝撞受傷 民進黨譴責暴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