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竹:左右聯合抗胡 共謀憲政民主

劉曉竹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15日訊】 胡錦濤坐大位四年,一開始想當“偉大領袖”,好像鄧小平與江澤民都不在話下,胡總只想當毛主席,總路線是“左右通吃”。也就是,舉起左手,全面恢復馬列毛,舉起右手,推動江鄧經改。結果怎樣呢?四年之後,馬列毛變成空山鳥語,鄧江改革變成空穀回音,左邊貧富差距不能縮小,右邊物權法尚未過關。胡錦濤空轉了四年,搞得天怒人怨,看起來“偉大領袖”是當不成了,胡總唯一的希望是十七獨當一面,不過我看很難。

胡錦濤抓權,如搞“專制前進”,尚有幾分希望,但他搞“專制倒退”,門也沒有。眼看任期過半,胡錦濤對左邊的承諾沒有落實,對右邊的承諾也沒有下文。然而,廣大黨員幹部的眼睛是雪亮的,胡八戒在他們面前照鏡子,自然是黨裏黨外不是人。最近,在中宣部禁書事件中,左與右出現了協調行動。這一次不光是自由派知識份子同仇敵愾,左派也加入了抗議的行列。左派代表人物孔慶東教授公開支持章詒和女士,應該說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

曾幾何時,國內自由派知識份子遭到打壓時,左派往往袖手旁觀,甚至暗地裏落井下石。現在雙方終於似乎達到了某種共識,這就是要聯合起來共同爭取政治觀點的表達自由,亦即言論自由與新聞出版自由。不久以前,胡錦濤封殺左派網站,海內外的自由派大力討伐,這個舉措了不起,代表了當代中國的先進政治文化,叫做寬容與大氣。也就是說,左與右觀點雖然不同,但是在言論自由的權利上,人人平等,相互尊敬。由此觀之,胡錦濤並非乏善可陳,他對中國政治的最大貢獻在於,客觀上促成了共和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左右聯合的統一戰線。看起來,“統戰”似乎也不是共產黨的專利。

在新的形勢下,我呼籲國內的自由派從包容走向更大的包容,甚至對毛主席也可以肯定其合理部分,比如,毛澤東提倡“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我覺得可以如馮友蘭說的進行“抽象繼承”。當然,“大字報”對環保不利,可以改成“大博客”。這樣,左派可以大鳴,右派可以大放,線民可以大博客,全國人民可以加入大辯論。這需要左右雙方、新老各派都有足夠的胸襟與氣度,這一點不能做到,因為我們有了胡錦濤這樣小裏小氣的人做墊被。

其次,左派與右派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建立最大的共識:左派應該可以善意看待自由派的政治民主的訴求。而自由派也可以善意看待左派的經濟民主的訴求。在我看來,社會民主主義是一個很大的帳篷,除了胡錦濤的“專制倒退”與少數“新義和團”之外,全中國都可以容納進來。最近,我讀了徐友漁先生論“新左派與自由派”的文章,有兩個印象:其一,兩者似乎沒有太大的不同,其二,如果有不同的話,似乎比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的不同還要少一些。

胡錦濤執政風格是標準版的武大郎開店,這種店鋪的生存條件端靠內部分裂,具體而言,就是左與右的水火不相容。但現在的情況似乎是,左與右不但不打不成交,而且越打越成交。今天,在左與右兩方面的擠壓下,胡錦濤的政治空間越來越狹窄,過不了多久,可能除了他自己與少數親信奴才之外,很難容得下其他人了。但是,胡錦濤作為箭靶的貢獻不容否認,雖然說罵胡是從自由派開始的,但日益成為左派的觀點,亦即認識到這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我認為這就是希望:中國人對未來的共識在左與右的互動中越來越明確,而未來的道路也越來越清晰:左右共謀,回歸憲法,建立中國的憲政民主。多虧了胡總。錦濤同志,請你繼續假大空。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曉竹:胡錦濤的最後一張牌
管見:思想的鋒芒撞擊矛盾
劉曉竹:中國經濟安危繫於國際金融
劉曉竹:十七大前的胡錦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