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中國民眾認為環保刻不容緩

標籤:

【大紀元2月25日訊】(BBC報導)中國下月舉行人大、政協兩會會議,一項針對兩會議題的網上調查發現,90%受訪網友認為中國環境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新華社星期日(2月25日)發佈2007兩會網民關注問題調查的初步結果。

在環保問題方面,受訪的1400多人當中,90.5%網友認為環保問題是構件和諧社會進程中「非常緊迫」的工作。

受訪者中55.28%人表示最關心水污染問題;其次是空氣污染問題和土壤污染外問題。超過70%人贊同寧可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慢緊急發展速度。

減排不達標歸咎執法不嚴

新華社報導指出,北京當局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每年節能4%,減排2%」的目標,但是去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

中國去年平均每2天發生一起突發性環境事故;群眾環境投訴增加30%。

在參與調查的網民中,37%認為這是執法力度薄弱,違法排污屢禁不止造成。其次約20%認為這是因為重污染企業產能沒能得到有效控制。

超過80%網友對中國當局過去一年的環保工作「不太滿意」,很滿意的不足1%。

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指,中國改革開放超過20年取得了西方100多年的成就,而西方一個多世紀的環境問題在中國20多年裡集中呈現。

潘岳承認,中國環境資源問題已經對建設和諧社會構成嚴重挑戰,影響面涉及社會、經濟和政治。

環保工作欠透明度

受訪網友當中認為中國環保工作「透明度差」的高達72%。至於負擔環保工作的責任問題,70%網民認為地方政府和地方環保部門應該負更大責任,其次才是企業和中央的環保總局。

一位網民留言說:「必須遏制住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逐GDP增速的『勃勃野心』。」

也有網民寄望地方政府和地方環保部門拿出「男子漢大丈夫」的魄力,建設生態和諧中國。

氣候反常「影響中國」

環境污染對氣候構成影響,近年更引致氣候反常。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也不能置身事外。

儘管中國的人均排放量仍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經濟的迅速增長、眾多的人口以及工業效率低下,已使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

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在本月初承認,最近中國北部發生乾旱以及冬天氣候變暖的現象與溫室效應相關。

秦大河強調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並計劃在接下來5年內將廢氣排放減少20%。

但他認為其它國家不應對中國期望過高。

此前,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巴黎會議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很有可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秦大河是該委員會的中國代表。他的發言反映了中國政府對該報告的立場。

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也表示:「氣候變化是發達國家長期歷史排放和當地高人均排放造成的,發達國家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梁治:只是一個藥監局?
新年北市鞭炮解禁  管制區內仍不准
舉發環境污染案件  73人去年抱走200萬獎金
污染嚴重 沉沉煙霧籠罩烏蘭巴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