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思:看中國舞寫意人生變幻

徐竹思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7日訊】如果說完美的芭蕾像神話夢幻,千變萬化的中國舞則是認認真真的寫意人生。人生亦如夢,看中國舞恰似品味一杯人生醇釀,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欣賞中國舞的看客一定懂得生活。

*人活一口氣

上中國舞的第一課就是學「站」。行家不用伸手,一站就知有沒有了。要求頭往上頂,腳向下踩,靠體內中軸一股氣的合聚對拉,人必須要顯得高長精神,挺拔而含蓄。

要很長時間的揣摩才能領會這口氣,整個舞蹈過程中保持這口氣不斷,並靈活運用其帶動所有的動作,好比練太極氣功,能看出演員的功夫。

中國舞可以演繹生活百態,刻畫各種類型的人物,俗話說人活一口氣,可見這氣的不簡單。演員首先被要求學會的是如何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堂堂正正的人。

*亮相

心、意、氣、力、形合而為一,中國舞蓄涵宇宙矛盾統一法則,展現的是「圓」的空間美和「遊」的流動美,忽而散之無形,像揮灑自如的水墨畫;突又聚之成物,像是畫中的點睛之處,演員的一個亮相,神目如電攫住你心,就像初春遊山時,看到的第一朵山花一樣令人難忘;或許是漫無目地逛街時,買到一塊心怡的碧玉就此收藏一生。

當人春風得意時,應該去看中國舞,一定會與那亮相產生共鳴,就是那種喜上心頭的癢,暗暗的喜悅,不用說與別人知道。

中國舞自有一種內斂的氣質,即使在最輝煌時仍不失含蓄的態度,那是看透世事無常後才能做到的超然,讓得意的你處優而思變,不致樂極生悲。亮相是博彩兒的時刻,這種時刻不能多,就像人生最精彩的往往只有幾張相片,物以稀為貴,「稀」同「惜」,所以值得珍惜。

*否極泰來

就在半秒之前,你明明看她(他)往左,卻原是準備向右,那是峰迴路轉的暢氣;剛如探海蛟龍,又似雄鷹翱翔,山窮水盡之處,必有柳暗花明,那是否極泰來的坦然,因為生活是這樣,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中國舞懂得這個道理,她講究的「順」是順應人體與宇宙的規律,此「律」又包含「不順則順」的「反律」,包含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特殊動感美。

當人失意時應該去看中國舞。你注意到演員在亮相前的「起法兒」了嗎?那或許是個不起眼兒的小動作,往往是與亮相動作相反方向,過後你會覺得那是最給亮相添味兒的。人生有多少次亮相,就會有多少次「起法兒」,看明白了這點,由衷鼓掌的那一刻,甚至會欣賞人生的失意。中國舞有療傷的功效。

*身法

台上一分鐘,台下豈止十年功,那是將人體變成中國畫畫筆的難度。芭蕾要求多個標準動作的到位即可,中國舞演員不僅要練就所有芭蕾的基本功,還要掌握傳統戲劇與武術中的手、眼、身、法、步,如此演員才能游刃有餘地詮釋歷史與社會的各種角色。「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僅是形容苦與汗的蒼海一粟。

觀中國舞,看的是演員出神入化的真功夫,估算那背後的付出,油然而生敬佩。在充滿暴發戶的社會中,你慶幸地看到了真,那種不失不得是實在的,明白生活沒有捷徑,讓人感慨欣慰。求真的藝術帶著純淨而感人的力量,可以擴大人心的容量,感受到它,你不會因人生的付出而不平。

*身韻

幾千年文化的精華凝聚出一串水晶珠鏈,做了中國舞藏而不露的風骨,這正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韻所在。

說不清是絲綢之路石窟壁畫上的記憶,是三字經的書卷兒氣,是寒梅經雪雨的閱歷,還是茅廬中談仙論道的月淡風清,中國舞的韻味隨演員的體驗而不同,隨故事內涵各異。觀者則臨其境,心有慼慼。

身韻是中國舞獨特的必修課,不僅要求知識修養,還透著生活的態度。

生活就應該像中國舞,艱難也是用輕鬆來表達的,任何情況下都不失那隱忍求真的精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3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袁文報導)新唐人全球新年晚會在歐洲的巡迴演出2月28日在柏林落下了帷幕。晚會的節目中,大型舞蹈佔了很大的比重。舞蹈節目以中國民族舞和古典舞為主,而中國舞與西方傳統的芭蕾舞有很大的不同。那麼,德國的觀眾是怎麼樣看待晚會中的中國舞呢?
  • 北宋徽宗年間,開封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測字先生叫做謝石。任何人隨手寫一個字,謝石就可以根據這個字說出這個人的過去未來,不但準確度驚人,而且入情入理。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