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親各自盤算 聯盟合作難敵政治現實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曹宇帆台北二十日電)國親聯盟平台協商基隆市長補選共推候選人破局,又回歸國、民、親三強競逐局面。從兩黨協調過程中各自盤算,再加上地方政治生態等因素糾葛,聯盟平台無法奏效,未來立委等重要選舉與關鍵法案兩黨能否合作,充滿變數。

去年北高市長選戰期間,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曾於投票前「馬宋密會」,約定選後國親須合作,另於今年元月二十二日藉視訊會議,簽署國親聯盟協議,同意立委與總統大選兩黨應整合共推人選,若協調不成可藉民調定勝負決定由誰代表泛藍。

不過,基隆市長補選一役,兩黨初次藉聯盟溝通平台協商,即以破局收場。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曲兆祥分析,從地方政治生態因素觀察,即使基隆市選民結構藍大於綠,但回顧最近三屆基隆市長選舉,藍軍無整合成功先例,單憑一紙協議文字,硬要媒合國親,未免緣木求魚。

此外,這次國親研議共推人選角逐基隆市長補選過程中,雙方對於如何民調定勝負也是機關算盡。先是國民黨提名人張通榮堅持隨機抽樣的民調外,須加計地方人士評鑑,雙方僵持不下,之後才改為不能以民調數據的相對高低拍板,須贏對手超過百分之三才算勝出。

國親互信基礎薄弱,也是導致協商破局、聯盟平台難起作用主因。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徐永明認為,為對抗共同敵人,如2004年國親共推「連宋配」,一時權宜,兩黨談合作或可維持某種程度的和諧,若事涉敏感的版圖之爭,勢必扯破臉。

基隆市長補選,和年底即將舉行的立委選舉,同是單一選區,加上立委減半,半數以上立委恐將失業,兩黨立委都展現當仁不讓的態度,協調難度不亞於基隆市長補選。國親聯盟平台此次出師不利,已凸顯兩黨競合的矛盾,未來立委等重要選舉如何協調,能否發揮整合功效,還有很多問題待克服。

此外,國親合推人選角逐基隆市長補選沒談攏,部分親民黨籍立委私下難掩不滿,有立委不否認會影響往後兩黨在「關鍵法案」合作的誠意。未來親民黨是否會再度與民進黨合作,提黨產條例逕付二讀,後續也值得觀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