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評論:全球水資源危機深重

人氣 893

【大紀元3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高遠編譯報導) 聯合國發展計畫署在「2006人類發展報告」中指出,全球有11億人用水困難,每年有180萬兒童死於因不乾淨的用水所引發的疾病,尤其是在非洲國家。

水資源短缺已然成為21世紀全世界最大的危機,在2006年聯合國發表的「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中披露,全球500條主要大河至少一半嚴重乾涸或污染,人類賴以生存的各種淡水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退化,孕育文明的幾條大河如非洲的尼羅河、中國的黃河、印度半島的印度河等水量都大幅減少,許多河流甚至無法流入海中,例如位於美墨邊界的里奧格蘭德河就面臨斷流的命運。

然而造成水資源短缺的原因還是人類自己種下的惡果,人口成長、都市化導致用水量的增加,加上管理不善,無法有效利用水資源導致水源的浪費;農業用水銷耗掉全世界70%的水源,而每1000噸的水只能生產出1噸的作物,據世界水資源理事會(World Water Council, WWC)表示,到2020年我們將沒有足夠的水源來生產可以餵飽全世界人口的農作物;工業發展所引發的全球暖化現象,使得氣溫上升、河川斷流、各地乾旱頻傳,連水資源最豐富的亞馬遜河,也在2005年的秋季遭遇前所未見的乾旱;而各國為爭奪水權、運用水利,建造各種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使河流被過度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也大受影響,「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中指出:「我們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範圍內河流的自然秩序。」

全球最長的20條河流上都築了大大小小的堤壩,全世界大約有45000餘個大型堤壩,將至少15%的水流限制在堤壩內而非流入大海,堤壩覆蓋的總面積已接近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此外,各種農業及工業活動、以及都市廢棄物成為水污染的元兇,該報告中同時指出,河流周圍生態系統的惡化和中毒已威脅到依賴河流來灌溉、飲用及用作工業用水的人們的健康與生計,並導致1/5的淡水魚類瀕臨滅絕。河流的枯竭將對地球生態造成一系列毀滅性影響,從動物到人類都無法倖免。

中亞鹹海的生態災難,就是人類最大的教訓,鹹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泊,其源頭來自發源於天山山脈的錫爾河和發源於帕米爾高原的阿姆河。前蘇聯政府由於土地貧脊,一直渴望在中亞開墾荒地。1937年,前蘇聯興建的大費加拉運河,引入錫爾河水源灌溉,1954年又修建卡拉庫姆列寧運河,將阿姆河的水由上游截出,新運河流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開墾及灌溉了660萬公頃的水稻及棉田,農產豐收使當地經濟及人口均快速發展。而人類憑一己之私,改動天然河道,大規模灌溉,卻導致大自然無情的反撲,鹹海入流量從1960年以前原本年平均560億立方米,狂降到70億立方米,至1987年當灌溉區發展到730萬公頃,鹹海的水位下降了15米,水域面積從6.6萬平方公里縮小到3.7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後退150公里,並分開成為南鹹海及北鹹海,2004年,面積縮小到只剩1.7萬平方公里。北鹹海在哈薩克的警覺跟努力下,水位緩緩回升,南鹹海則瀕臨消失的命運。

鹹海大面積的乾涸加上灌溉及生活廢水的污染,使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也帶來了巨大的生態災難。乾涸的湖底鹽鹼裸露,帶來頻繁的「白風暴」(含鹽的風暴)和鹽沙暴,大量含鹽鹼的有毒化合物隨風灑向周圍地區,使平原沙漠化、農田鹽鹼化加劇、阿姆河及錫爾河的水源受到鹽鹼及農藥、肥料的雙重污染,使該地區疾病大量增加,居民平均壽命降低,患病率及嬰兒夭折率都大幅攀升。生物物種也因鹹海乾涸而銳減,原有600多種的魚類,到1991年只剩下了70餘種,到2001年更是所剩無幾;在錫爾河三角洲築巢的鳥類曾有173種,現已減少到38種。當地原本興盛的捕魚業受到嚴重的打擊,前蘇聯第二大捕魚重鎮如今只剩廢棄漁船的荒涼景象。鹹海的生態災難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之一,儘管相關單位已警覺並試圖搶救,鹹海已經不可能回復舊貌,其所造成的災害也無可挽回。

然而人類究竟能不能記取教訓?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淡水計畫主持人傑米.皮托克(Jamie Pittock) 認為,現在正快速發展中的經濟體,有機會可以不要重蹈覆轍,避免損害淡水生態系統的代價。可惜的是,這些國家似乎仍無法抵抗大型水利計畫如興建水壩等的誘惑,而沒有充分考慮這些計畫是否真的可以滿足其對水資源的需求,還是付出危及人類生存和自然環境的代價。印度許多農業區都面臨過度開發水資源的威脅;中國積極興建大規模的水利計畫,是否會影響生態系統也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但水資源危機並不是窮國或發展中國家的專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富有的國家,貧窮的水資源》報告中指出,氣候的變化、乾旱、溼地的消失、加上輸水管道老化的問題,即使是富有的國家如澳洲、西班牙、日本、美國及英國也面臨缺水的窘境。在歐洲,大西洋沿岸旱災不斷;高耗水的旅游業以及農業也正威脅地中海地區;倫敦由於自來水管老化,每日滲漏的水量大約能注滿300個奧運比賽標準游泳池;澳洲由於Snowy River的轉向導致其灌溉區的土地被大量鹽漬化,該區域是澳洲重要的糧食生產區,許多的支流現在已經不適於灌溉或飲用;日本雖然降水充足,但水污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美國雖致力於水資源的回收利用,然其耗費的水量已經多於自然界所能夠補充的。據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指出,美國人是最浪費的水消費者,其用水量是OECD在1990年代所計算平均用水量的兩倍以上。隨著全球暖化所帶來的降水減少、水蒸發增加及冰河融化,上述現象將變得更加嚴重。

皮托克表示:「經濟上的富裕並不代表擁有豐富水資源,地球上的水應該更有效率的被利用,水資源的短缺及污染越來越普遍,無論富國窮國都應該想辦法解決。」他同時也說明:「財富及建設並不能抵抗短缺、污染、氣候變遷及乾旱,很明顯的,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對河流及溼地的保護、以及對洪水地區的整治修復。」

資料來源:
“Asia’s Coming Water Wars”
http://www.pinr.com/report.php?ac=view_report&report_id=545&language_id=1

“Report: Water crisis hits rich countries”
http://www.panda.org/about_wwf/where_we_work/asia_pacific/where/china/news/index.cfm?uNewsID=77900

“The Emerging Water Wars”
http://samvak.tripod.com/pp146.html

“鹹海生態災難的深刻教訓”
http://www.studytimes.com.cn/txt/2004-06/28/content_5597037.htm

“Blueprint for Water”
http://www.blueprintforwater.org.uk/(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訪胡星斗:萬億外匯儲備使中國蒙受損失
2006青少年痛苦指數最低 環境污染最糟
外電聚焦中國煤礦污染和腐敗問題
以色列地下水資源污染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