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朱軍現象」折射國文教育的悲哀

張明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4月24日訊】據說,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朱軍,在前不久的一次現場訪談節目中將嘉賓的父親稱為“家父”,鬧出笑話。據國內媒體報導,當晚節目進行過半,朱軍請上毛澤東的嫡孫、毛岸青的兒子毛新宇,上臺講述爺爺奶奶的往事。毛新宇剛一落座,朱軍立即語氣深痛地說:“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過世表示哀悼。”

此語一出,觀眾譁然。

眾所周知,家父指的是自己的父親。朱軍稱他人的父親為“家父”,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是錯誤的,作為一個專業主持人,不僅知錯不改,而且在後來的一次節目中再次稱嘉賓的父親為“家父”。我相信朱軍在節目中亂認父親絕不是口誤,而是完全沒有文化的表現。

事實上,“朱軍現象”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這種現象折射出國文教育失敗的悲哀。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非常吃驚地發現竟有不少網友認為朱軍的說法並沒有錯,有的網友雖然認為朱軍錯了,卻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個北京網友說:“我覺得不算錯,他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說的話,(你的)家父”──下面一個網友馬上說:“完全同意樓上說法,北京人喜歡說咱什麼的,就象說你爺爺奶奶,他們就說咱爺爺奶奶,這樣還會讓人覺得親切,有什麼不好的,這又不算犯錯,有何關係呢?”

我粗略統計了一下,認為朱軍沒錯的帖子差不多占了一半。不知道國人的語文水準何時滑落到如此地步。朱軍這個說法的錯誤,是稍有常識的人就能知道的。但是在相關新聞的評論中,居然有如此多的人認為沒錯,或說那是北京的說法,也有人說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說的。這些發言的人,甚至包括朱軍在內,也許他們根本不知道“家父”是什麼意思。199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對“家父”一詞的解釋是: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按這個解釋,將家父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的父親或我父親。”不管那些人如何為朱軍辯護,就算朱軍站在對方的角度,也不能說:“(你的)我父親吧!”對不對且不說,你們不覺得聽起來很彆扭嗎?

如何稱呼他人的親屬和介紹自己的家人,談不上是什麼博大精深的學問,只要是初中畢業,語文考試能得60分以上的人,一般都不會搞錯。但是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國人的語文成績可能都在60分以下。為了避免“朱軍現象”一再發生,貽笑大方,我就厚著臉皮普及一下稱呼方面的ABC吧!

◆尊稱對方的家人:令尊、令堂、令兄、令姐、令弟、令妹、令郎、令嬡等。
◆謙稱自己的家人:家父、家母、家兄、家姐、舍弟、舍妹、犬子、小女等。

說起稱呼,我想起一個笑話。抗戰勝利後,一次蔣介石召見馬步芳父子。蔣介石見了坐鎮甘、青兩省的馬步芳,滿臉笑容地說:“子香,近來好哇?”馬步芳連忙點頭哈腰說:“托總統的福,好……”還沒等馬步芳話說完,蔣介石接著又說:“來、來,我給你介紹一下,”並指著身邊的兒子說:“這是犬子經國。”蔣介石這麼一介紹,把馬步芳為難住了,跟在他身後的兒子馬繼援怎麼向總統介紹呢?總統說他的兒子是犬子,也就是狗下的兒子。那麼,我的兒子馬繼援不能再說成是狗下的了,應該低於狗的檔次,咱們比總統要更謙虛一些。於是,馬步芳指著身後的兒子,說了一句西北農民經常說的一句話:“這是驢日的馬繼援!”據說蔣介石聽了後,先是一愣,而後呵呵呵笑了開來。

我沒有考證過這個笑話的真實性,估計是有人編出來諷刺馬步芳的。按說馬步芳也算有一點文化,並不是那種大字不識的大兵頭。他不可能連犬子是自己兒子的謙稱都不知道。不過,既然堂堂國家電視臺的著名主持人都要在節目中亂認父親,軍閥馬步芳介紹自己的兒子是“驢日的馬繼援”,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張明:什麼邏輯,胡錦濤中國新年出訪就是勤政?
張明:越南即將發生重大變革
張明倫:此案天平何以平
張明倫:是否心虛氣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