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宏碁小心翼翼重返美國市場 

標籤:

【大紀元4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六日專電)在歐洲及亞洲皆有不錯表現的台灣宏碁電腦,自一九九零年代中期黯然退出美國市場後,可望捲土重來。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上次在美國個人電腦事業錯誤投資三十億美元的宏碁,在取得大型連鎖店通路後,即將再次向「傷心地」美國市場進軍。

根據全球領先科技產業情報分析與諮詢顧問公司的國際資料公司 (IDC)統計,宏碁目前是全球個人電腦第四大廠商,僅次於惠普、戴爾以及併購 IBM的聯想集團,第五名是東芝。

宏碁預期今年個人電腦銷售量將成長達產業平均成長率百分之十的三至四倍,與去年相仿。宏碁目前全球筆記型電腦銷售數量,也與戴爾相近。

報導說,過去數年,全球個人電腦業購買行為出現巨變,美國市場的成長主要歸功於個人消費者,而非企業,此舉使得嚴重依賴美國企業採購的公司如戴爾及聯想面臨掙扎局面。

宏碁則專注經營傳統的經銷商與零售業者,賣給消費者較其他競爭對手更便宜的個人電腦。宏碁的筆記型電腦,也較桌上電腦更受消費者歡迎。

儘管如此,相較於其他美國大品牌,宏碁的品牌認同度及盈收仍有努力空間,經營模式也存在一些內在風險。諸如,宏碁嚴重仰賴零售商,使的倉儲管理問題顯得較脆弱,也間接嚴重影響宏碁的利潤。

報導指出,宏碁在歐洲具有主導地位,美國市場也必須大幅成長,才能繼續維持成長率。

根據 IDC「世界個人電腦追擊季報」資料,宏碁在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市場的相對知名度依然不高,去年僅占全美個人電腦銷售百分之二點二,但近年來,每年成長皆達百分之八十,遠較其他對手優異。

為拓展美國市場,二零零四年四月,宏碁與全球最大科技批發業者Ingram Micro Inc. 簽定策略聯盟,先後取得電子產品連鎖業者電路城市、最大平價市場威名百貨連鎖店等的上架。 

另外,經過長久努力,宏碁今年稍早也與全美電子零售業巨人 Best Buy 簽定合約,分析師預估,此舉可以增加總盈收成長,由去年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六。     

儘管如此,或許有九零年代中期的慘痛經驗,宏碁依舊不敢抱持過於樂觀態度,董事長王振堂表示:「那次是一次幾乎葬送企業的血的教訓。」  

他還說,Best Buy的合作規模雖然很大,但美國市場畢竟不同於其他地區,這些市場領先者大都是美國品牌,不要忘了,這是他們的地盤。

相關新聞
遊客消費成經濟支柱 日本「觀光立國」見效
中國房企遠洋集團遭清盤呈請 股價跌10%
人民幣遭遇多重貶值壓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