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評:革命人物葉利欽 為民主人恆敬之

人氣 36
標籤:

【大紀元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亞妮綜合編譯)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4月23日辭世,享年七十六歲,他的去世引發世人對那一個時代的英雄的崇敬與哀悼,葉利欽促成蘇聯共產黨最終的垮台,並且推動俄國迎接民主與市場經濟。

一代革命人物——葉利欽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莫斯科中心《正反》雜誌(Pro et Contra Journal)主編瑪莎里普曼(Masha Lipman)為《華盛頓郵報》撰寫的評論文章以「一代革命人物——葉利欽」為題,文章中說,葉利欽是俄國歷史上的偉人,從4月24日晚,即葉利欽辭世的第二天起,成千的民眾冒著莫斯科料峭的春寒,自發的從四面趕來,24小時晝夜不停,在教堂外排著長隊等候三個多小時,只為能進教堂看他最後一眼。

文章指出,葉利欽是俄羅斯第一位真正取得廣泛民意支持的總統,是他,將開明的政治帶給了這個數世紀以來只有沙皇專政或者是政治局委員們幕後專制的國家的人民。

和他的前任戈巴喬夫以及他的繼任普京迥異的是,葉利欽能夠跳出他的蘇共背景看世界。他公開反戈,退出蘇共,將自己與包括庫爾圖諾夫(Andrey Kortunov)在內的俄國異議人士、主張西方化的人士聯繫在一起,儘管他在蘇共已經身居要職。

葉利欽是一位頭腦清醒、目標明確的真正為國家著想的政治家。他以將俄國從共產統治下解救出來,讓同胞們遠離恐懼,還祖國自由為己任。

葉利欽實現了他的兩大目標:讓共產主義在俄國一去不返,1991年8月19日,他面對蘇共保守派的政變,登上政變軍的坦克發表演講的歷史瞬間,讓俄國人民克服了恐懼,開始相信自由和自己,並且團結起來改變了國家的航向。

葉利欽是典型的俄國人—桀驁不馴,感情豐富。他是天生的政治家、能擔大任的鬥士、勇於冒險,在危急中力轉乾坤的智者。面對步步給他設阻的蘇共,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冒險。而喝酒也許是他在那險惡的激流中緩解壓力的唯一方式。

葉利欽犯了很多錯,有些不可避免,有的也許可以,但他敢做敢當,決不推卸責任。他的自責可能比任何一位政敵對他的責難要嚴厲得多。他渴望自己的祖國好起來,他把自己的心交給人民。可他不逢時,蘇共搗台後,爛攤子太大、太難收拾,幻想破滅後的人民把他當成出氣筒,部份人民對他的恨像以前他們愛他時一樣強烈。沒有經歷過自由的國民在獲得自由後一時不知所措,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葉利欽身上,當他不能再一次成為英雄時,他們就怨恨他。葉利欽建立一個代表政府、媒體和司法的多元制度的努力也得不到人們的讚賞。「混亂的90年代」牢牢地和他的名字連在一起。

儘管葉利欽為民主和自由鋪平了道路,他卻無力保護它們的實行,並於1999年12月被迫辭職。但是,在任總統期間,葉利欽是政治偶像中的偶像。他站在坦克上演講的一幕已經成為結束共產主義的象徵。

與葉利欽乾一杯

卡托研究所的副所長大衛•伯阿茲(David Boaz)在英國衛報以「與葉利欽乾一杯」評論說:「葉利欽最大的成就是終止了蘇共的統治,讓15個加盟共和國包括俄羅斯都成為獨立、自由、民主的國家。」

葉利欽不僅放手14個國家的統治權,避免了其間的流血衝突,而且放開胸懷,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國有財產私有化。

伯阿茲提到1989年葉利欽訪問美國期間,進了休斯敦一家超市,看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想到國有經濟制度下的蘇聯百姓,連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要排很長的時間,他震驚了。隨行學者雷夫京納(Leon Aron)回憶道:在去邁阿密的飛機上,他(葉)雙手抱著頭,沉默了很久之後,說:「對我們可憐的人民,他們(蘇共)都做了些什麼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秦耕:葉利欽的背影
葉利欽喪禮:北京當局為何表現冷淡?
俄問題專家:葉利欽為終結蘇共要人
葉利欽經濟功過 專家稱貢獻巨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