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醫界突破葉克膜兩難處境 造福顱內出血傷患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一日電)台灣台中市長夫人邵曉鈴從車禍重傷中甦醒,讓體外循環儀器「葉克膜」聲名大噪,現在台大醫院解決葉克膜與抗凝血劑的兩難,讓顱內出血又呼吸窘迫的病患,不必使用凝血劑,逃出鬼門關,還能回到工作崗位。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勝堅指出,呼吸窘迫的病患使用葉克膜時,需要搭配抗凝血劑防止致命的血栓;顱內出血的傷患卻絕對不能使用抗凝血劑,否則會加重腦傷及出血,因此,呼吸窘迫又顱內出血的病人在兩難的情況,以往必死無疑。

近五年前,一位三十五歲婦女卻扭轉了死亡命運,因為台大醫院嚐試以不用抗凝血劑的方式,使車禍垂死的她在葉克膜的支持下,讓肺部休息卻不致缺氧,爭取治療腦傷的時間,後來婦女康復出院,此一模式,後來也套用五個類似的十六到三十多歲重傷病人身上。

台大醫院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解釋,突破兩難的奧妙在於「金錢加人海戰術」,這六個病人每隔二、三天,趕在血栓發生前就更換一套葉克膜,每人用去二到十多套,光是葉克膜就耗費新台幣八十萬到一百萬元,幸好有健保給付,病人住在加護病房十六到四十天,醫療人力的投入更不計其數。

然而,人命是無價的,六人活著離開醫院,都沒有成為植物人,有三個人可以繼續工作,其他三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強人意,車禍腦傷不免留下認知行為的後遺症,比較無法控制情緒及脾氣。

黃勝堅強調,自從機車騎士強制戴上安全帽等措施上路之後,頭部外傷的個案減少了,但一有重症傷患,卻都是顱內出血合併多重器官受創,提醒機車族小心為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