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被指最欠安全

人氣 5

【大紀元5月22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繼中國的寵物飼料原料受到工業化學物三聚氰胺(melamine)的污染造成美國數千隻寵物貓狗死亡及生病後,在第二屆美中經濟對話即將開幕的前夕,中國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也成了西方媒體的重要話題。據美國傳媒報導,中國是違反美國食品安全標準最嚴重的國家,美國當局僅於上月,已經拒絕接受257批來自中國的食品,這個數字遠遠超過其它任何國家。

評論界指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共統治下造成的社會道德敗壞。

據《芝加哥論壇報》20日報導,上月至少有137批來自中國食品,因為沙門氏菌測試呈陽性或因含有違禁成分被鑑定為「不潔」而退回。《華盛頓郵報》同日亦報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上月截獲超過1,000批來自中國的偽造藥物、有毒化妝品和受污染的健康食品。

《芝加哥論壇報》說,上月被美國當局退回的相當一部份來自中國的食品包括魚和海鮮,如鯰魚、蝦、鰍魚、非洲鯽魚、鰻魚和黃鰭金槍魚等。其它沒有通過食品安全檢測的進口中國食品包括袋泡茶、豆腐、糖果、蘋果乾、桃脯和花生奶;非食品類進口中國產品則包括導液管和唇膏。

在香港常見的牌子卡夫(Kraft)、家樂氏(Kellogg)及其它食品公司,已經表示正在檢討他們的食品安全程序。這些主管擔心,再來一個涉及中國食品原料的恐慌事件,可能引發消費者反制中國或外國進口的食品,並且扭轉大型食品廠商更依賴開發中國家加工原料的趨勢。

兩大食品廠停用中國料

日前,兩家最大的美國食品廠商已向美國供應商下通牒:不要中國原料。《洛杉磯時報》18日報導,在中國進口至美國的污染麵麩(小麥蛋白)造成美國寵物貓、狗死亡與生病後,消費者與廠商非常擔心進口食品原料安全,在此情況下,「蜜生食品」(Mission Foods)和「泰森食品」(Tyson Foods)兩家公司的主管作出上述決定。

過去10年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許多飼料、食物調味劑(food flavorings)、維他命和保久產品(preservatives)的主要供應商。一些食品添加劑(food additives)只有中國能夠大量供應。

根據針對中國產業的調查,2006年中國出口了25億美元的食品原料到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和澳門,比兩年前增長150%。中國現在是調味劑香草、檸檬酸(citric acid)和多種維他命B如硫胺素(維他命B1)、核黃素和葉酸等的主要供應商,這些添加劑銷售給美國的許多廠商用於含有麵粉原料的食品,如「蜜生食品」的玉米粉薄烙餅(tortillas)和「泰森食品」的炸香雞(breaded chicken)。

美商被批為私利叩頭

中國不僅是某些重要食品的廉價生產國,而且在某些關鍵的食品領域,幾乎已成為獨家供應商。《華盛頓時報》舉例說,中國現在已控制了全球抗壞血酸的80%產量,而抗壞血酸是食品加工中無所不在、非常重要的保鮮劑。

但是,美國公司對中國進口產品已有依賴性,從而使美方不願減少來自中國的進口貨。報導引述美國前任助理貿易代表羅伯特.卡西迪的話說,由於直接或間接與中國有聯繫的美國公司數量太多,美國現在的商業利益是要讓這些進口產品不出差錯的盡快運到。因此,美國的有些做法就是在「向中國叩頭」。
由於食品安全是公眾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有害食品在香港和中國國內都時有報導。前一段時間,「蘇丹紅」事件、「孔雀石綠」事件、哮喘豬、福壽螺和毒鴨蛋等等假冒、偽劣和有毒食品事件都曾引起香港和中國消費者的極大關注。

《紐約時報》引述在香港科技大學任職的中國專家崔大偉(David Zweig)指出:「這還不是國際危機,不過如果他們不快速處理,就可能會成為國際問題。」

中共掩真相 道德敗壞

在上月三聚氰胺事件一開始的時候,中共政府否認有麥麩運往美國。一名官員還表示,三聚氰胺對飼料無害。直至毒飼料問題擴散到其它國家,演變成國際風暴後,中共才開始與美國當局合作,禁止將三聚氰胺當作食品和飼料的蛋白質。

專家指出,食品安全問題因為中共政權下令國內媒體不得報導,使得公眾對違反食物與藥物安全的認識有盲點而複雜化。

此外,美國的中文互聯網雜誌《中國事務》主編伍凡表示,現在中國整個社會道德敗壞,食品製造廠的人沒有道德觀念,不去想害死人怎麼辦,只想著要錢;再加上法制不健全,就算有法制也是執行不下去;同時,貪官污吏用金錢收買,私下交易。◇(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盛頓郵報:中國進口食品多含有害物質
報導:中國食品最不符合美國食品標準
國際環保組織籲歐盟對中國停售魚翅
吳松濂台灣美食講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