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揚眉轉袖若雪飛的《白紵舞》

茹之
font print 人氣: 74
【字號】    
   標籤: tags:

《白紵舞》起源於吳國,晉時開始流行,酒宴時表演。唐朝時列在九部樂中的《清商樂》中,既在宮廷演出,也常在貴族士大夫家宴及民間表演。舞者為女子。

根據《晉書•樂志》載:「白紵舞,按舞辭有巾袍之言。紵本是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紵,是一種紵麻織的布,質地輕薄,產於吳地。吳地,指江蘇一帶。也就是說,白紵舞最初是江南的舞蹈。因為舞者穿著這種用白紵縫製的舞衣,故名《白紵舞》。該舞從晉至唐的五、六百年間,一直盛行不衰,許多文人通過詩歌來讚美其舞的輕盈、曼妙。

最初的舞者通常穿素雅的白色長袖舞衣,同時佩戴珠翠飾品。後來逐漸穿起有著各種花紋圖案的絲織舞服,更加華麗。

該舞以舞袖為主,要求手與長袖完美配合,節奏是從徐緩轉為急促。舞者雙手舉起,或「掩袖」,即在舞者傾斜身體緩緩轉身時,用雙袖微掩面部,半遮嬌態;或「拂袖」,即長袖輕輕拂面而過;或「飛袖」,即在節奏加快以後,揮舞雙袖,上下翻飛;或「揚袖」,即在節奏舒緩時,雙袖徐徐揚起。而伴隨著長袖的舞動,舞者的舞步亦輕移,似流波,似行雲,輕盈飄逸。一段舞蹈跳下來,舞者已是「流津染面散芳菲」了。除了手的動作外,白紵舞還很重視眼神與舞姿的配合。

唐朝詩人李白的《白紵辭》中有「吳刀翦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輝,揚眉轉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希」之句; 湯惠休《白紵舞辭》中有「桃花水上春風出,舞袖逶迤鸞照日」之詞,都讚美了長袖善舞的白紵舞的舞姿。

《白紵舞》有獨舞和群舞,南朝梁代沈約,曾經奉梁武帝之命寫成《四時白紵歌》,分為《春白紵》、《夏白紵》、《秋白紵》、《冬白紵》、《夜白紵》五章。表演《四時白紵歌》時,通常為五個舞女集體起舞,表演結束後,這些舞女還要向觀賞者進酒。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歐文奕吉隆坡報導) 僑居馬來西亞的中國著名舞蹈家周桂新先生于吉隆玻皇冠酒店舉行的“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新聞發佈會中接受採訪時,表示讚揚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
  • 近日,江澤民為鎮壓法輪功而成立的中國某協會透過中新網詆譭新唐人電視台以及「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為此新唐人電視台發表聲明,追查國際也發表相關通告,《開放》雜誌總編金鐘先生、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等社會名人紛紛發表譴責。
  • 【大紀元5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中共不斷對新唐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進行干擾,近日又通過江澤民為鎮壓法輪功而成立的某協會詆譭新唐人電視台以及「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
  • 中共近日通過不值得提名的某協會詆譭新唐人電視台以及「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繼續干為它憎恨得入骨入心的法輪功做免費廣告的蠢事。是不是蠢事,中共最清楚。自從《九評共產黨》問世以後,近40個月裡,中共對法輪功做什麼都不靈光了,都在推廣法輪功及學員的清場中共的行動。一些人很納悶:明知道徒勞無功的蠢事,中共不停地幹,這是幹嘛呀?台灣《當代》雜誌總編、金恆偉先生睿智地指出:中共實際上已經垮了,現在只在表演自己的醜惡。
  • 首屆全球華人晚會,新唐人電視台慧眼識精英,篩選資深舞蹈家瑜瑋出演一場獨舞《喜》,當時出現一篇報導,挖掘其美學內涵。報導如下:

    《曼哈頓中心升起一顆璀璨的中國舞星》(夏愛蘇)

    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名家雲集,世界級珍品,交相輝映,造詣略遜一籌的藝術家很難引起觀眾注意,但中國獨舞《喜》一出現,從頭到尾吸足了全場觀眾的目光,給人以強烈印象:中國少女是那樣美,那種善良、熱情、真摯的美,中國的民族舞是那樣的豐富,璀璨!沒有大型樂隊及巨型舞美設備,完完全全中華純樸風韻,博雅氣派,完完全全只憑舞蹈藝術本身的魅力,傾倒了中西觀眾。

  • 4月25日,由江澤民當年為鎮壓法輪功而成立的中國反邪教協會致函中國舞蹈家協會,並透過中新網詆譭,誣蔑誹謗新唐人電視台以及將於今年5月在美國紐約主辦的「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而在4月23日,中共由胡錦濤主持召開了政治局會議。中共在會議上強調要要大力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旅居澳洲的中國問題專家沈汝就此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我是李欣。新唐人電視台即將於六月份在紐約舉行「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目前在世界各地許多優秀的中國舞的舞蹈藝術家都在積極報名參與該項活動。但是4月26日在中共的喉舌網站中新網卻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大陸的一個所謂反邪教協會發表信件要求全世界的舞蹈家都不要參與這個活動。為什麼一個大陸協會要反對海外華人舉行支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舞蹈大賽呢?針對此問題我們請來本台特約評論員李天笑來給我們作一下點評。
  • 唐 周昉《簪花仕女圖》。(公有領域)
    唐懿宗時期,曾令宮中伶人李可及創作了《歎百年》隊舞,或稱《歎百年隊》。該舞蹈是為了悼念懿宗與郭淑妃的愛女同昌公主不幸早夭而作,反映了一種人生無常的思想。
  • 大漢帝國不僅盛行輕盈飄逸的長袖折腰舞,還盛行持兵器舞和持樂器舞。通常持兵器舞中所持兵器有劍、刀、棍、斧、盾牌。
  • 唐朝文宗時,下詔讓太常卿馮定製作《雲韶法曲》。《新唐書·禮樂志》亦記載,這個舞蹈由三百人表演,有宮廷宴席時才表演。唐《樂府雜錄》記載,「樂分堂上、堂下。登歌四人,在堂下坐」,除了表演的三百人外,還有五個穿著繡花的衣服的舞童,各自手執著金蓮花在前面導引,意即「執金蓮花如仙家行道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