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午時水」?

黃容
font print 人氣: 207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6月16日訊】 在台灣,端午節有個習俗叫「打午時水」。什麼是午時水呢?就是指端午節中午從井裡打來的水。據說把午時水拿來泡茶、釀酒,都會特別香醇可口。而經常生飲午時水,則具有治病的奇效。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意思是說喝一口午時水,能勝過吃三年的補藥。

為什麼端午節會有個喝午時水的習俗?午時水的典故頗富傳奇色彩。據說明末鄭成功佔領台灣,他的部隊在端午節時到了中部大甲鎮鐵砧山這個地方,當時天氣炎熱,士兵們口渴難當,四周又找不到水源,於是鄭成功在午時插劍入地,向上天祈禱求泉。鄭成功拔劍後,果然湧出陣陣的山泉,後來這個地方就稱為「劍井」。由於鄭成功插劍求泉的傳說,再加上鐵砧山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盛傳生長著靈藥仙草,因此,這個「劍井」湧出的午時水就變得更加神奇了。

此後每年的端午節午,都會有許多民眾前往「劍井」取水。漸漸的台灣各地在端午節時便有了汲取午時水的習慣。人們還傳說著,要是有人能在端午節正午對著井中觀看時發現了劍影,這表示他該年一定會過得平安順利,災禍遠離喔!@*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端午節將來臨,各式各樣的香包商品琳琅滿目,可愛造型的香包更是吸引著孩子的目光。我們自己不妨也為孩子或帶著孩子做一個「專屬品」,讓孩子佩帶著香氣滿滿、驅除蚊蟲,同時也增進親子感情喔!
  • 【大紀元6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六日電)香噴噴的粽子是很多在端午節前後的最愛,不少人更是拿來當正餐吃,不過,一顆粽子熱量動輒超過五百大卡到一千大卡,可抵四碗白飯,營養師提醒不要當飯吃,還要記得多攝取高纖的青菜、水果。
  • 端午節前蔬果等民生用品交易熱絡,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近日會同各縣市消保官、消基會到全國各地傳統市場、大賣場,抽檢零售攤商交易用磅秤,合格率高達 99.4%。
  •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在端午節前為北部的獨居老人送上應景的粽子,今年擴及關懷中、南、東部地區的獨居老人合計四千餘人,於今天舉行「端節愛心行動─舞獅熱鬧慶端陽,大手小手包粽香」,提醒大家不分年齡,時時關心社區中的每一位獨居長輩。
  • 划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沒有划龍舟場地的台中市,今天在豐樂公園的天鵝湖進行了一場創意環保龍舟競賽,三十六個參賽隊伍以回收資源創造出不同造型的龍舟,一名參賽者在湖中翻船,有勞救生舟前往協助,而文化局也以「龍騎士」的裝扮下水參賽,台中市長胡志強也不禁莞爾。
  •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知名文學家。他是蘇軾、蘇徹的父親,他們父子三人同被韓愈列為唐宋八大家,號稱三蘇。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黃曆元月十五夜稱「元宵」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呢?中原大陸幅員廣,南北兩地的風俗也常有差異,以「元宵」稱圓子(湯圓)是起於何時呢?元宵吃圓子從何時成為流行的食尚呢?有些人說圓子在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還有人說有餡的圓子稱「元宵」,無餡的圓子稱「湯圓」,真是如此嗎?
  • 黃曆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是龍年,歲次甲辰,在今年出生的都是龍子、龍女,生肖屬龍。然而,黃曆新年和十二生肖並非華人專屬,不同國家對於生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在中亞國家哈薩克,今年的生肖是蝸牛而不是龍,屬龍的人到這個國家就變成屬蝸牛了。
  • 秋風起兮,七夕節又將來到。牛郎(牽牛)、織女與中華兒女相伴幾千年,有情有義的婚姻,相許相牽的愛情,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七夕的一年一會,讓人感嘆之外,也讓我們反思什麼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