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北島:對中國文化危機深切擔憂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妮悉尼採訪報導)著名詩人北島在參加悉尼作家節活動期間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繁榮的表象之下,隱藏的是道德和文化危機,這是讓一個作家最擔憂的。

經濟富裕是表象 文化處頹勢

北島說,現在西方社會很喜歡談中國的所謂崛起,「China on the rise」,這個問題,德國學者斯賓格勒在《西方的衰落》中早就講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創造性,沒有反省能力,不管它的物質文明有多大,最終還是會衰落。

作為一名作家,我最擔憂的,還是文化問題,一個國家沒有創造性的,沒有反省能力,它的富裕和強大就是空的,中國的經濟繁榮的表面之下,隱藏的是道德和文化危機。

信仰道德空白 知識份子被收買

北島還說,中國之所以出現文化危機,是因為1840年後,在向現代化轉型中,近代的所謂革命,本身就是農民造反運動,直接的後果是文化的粗鄙化,特別是文革以後,中國社會出現了信仰和道德的空白。

從整個文化來看,現在中國的文化處在一個頹勢,我們能夠留給後人的東西很少,我們在佔有財富的同時,卻在放縱我們的文化。

北島還嚴厲的對中國知識界提出了批評。他說,中國知識份子在這個關頭沒有發揮自己的作用,中國社會腐敗,學術界也腐敗,藝術評論被收買,中國沒有真正的藝術批評,等等這些一系列問題,造成了今日中國的文化危機。

北島表示,他對中國文化的前景比較悲觀。在中國大陸,文學炒作越來越厲害,作家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版權和印數,對中國文化關心的人越來越少。過去的第五代導演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第五代導演興起不到十年時間,就被商業收買,被西方資本收買,拍所謂的大片,中共的大片,商業片。

現在雖然還有一批年輕人在努力,但他們的電影卻不能在中國發行,不得不通過盜版光盤來看,不能在銀幕上看。

今年初,由北島擔任主編的《今天》文學雜誌社與哥倫比亞大學在紐約林肯中心主辦了中國獨立電影節,請了五個中國導演參加,放映他們的電影,這些導演們在美國才得以第一次在銀幕上看自己拍的電影。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因為他們的電影在中國與觀眾見面的機會非常少。

回國需特批 永遠不知何時能進「城堡」

北島表示,自1989年六四屠殺離開中國後,2001年他才第一次被允許回國,當時是因為父親病重給的特許。2004年底一直到現在,他又不能回去了。

北島說,這就像奧地利作家卡夫卡所寫的《城堡》那樣,你永遠不知什麼時候能夠進去。就算是能夠回國的那幾年,也受到嚴密監控,不能離開北京;有特殊原因需要離開北京時,需要特殊審批,且每次不得超過一個月。

將移居香港

北島表示,他將在近期內由美國移居香港,在香港大學中文系和翻譯系擔任講座教授。說起這份工作,也與他所受「監控」有關。他的小兒子只有兩歲多,目前由大陸的姥姥照顧,因北島不能回國,只能在香港與兒子、母親和岳母見面。他是在某次去香港見兒子時,結下了到香港大學任教的因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長青、江帆報導)元月5日、6日新西蘭奧克蘭、北帕、惠靈頓、新普利毛斯和旺哥奴伊的退黨服務中心的義工在北島的3個城市進行了慶祝1700萬華人退出中共的遊行活動。
  • 新西蘭北島今午發生黎克特制5.3級地震,未有傷亡或損毀報告。
  • 新西蘭北島中部一輛載有25名南韓乘客的旅遊車,與另一輛車相撞,17人受傷。
  • 【大紀元3月19日訊】(據中廣新聞報導)紐西蘭北島「魯瓦佩胡火山」周日噴出大量泥漿、酸性水及石塊,有關當局立即封鎖周邊道路,緊急事務官員表示,這起噴發不至於威脅民眾安全。
  •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墨爾本二十六日法新電)世界游泳錦標賽今天繼續進行各項游泳賽事,美國泳將韓森在男子一百公尺蛙式比賽中,擊敗日本蛙王北島康介奪下金牌;而女子一百公尺蝶式則由澳洲選手蓮頓披金。
  • 四月二十七日,新西蘭國際特赦組織的中國人權巡迴活動到達北島中部城市—北帕莫斯頓市。如期約見了市長和部份市議員及市政府官員,市長和各位官員全部在簽名布上簽名。
  • 【大紀元5月14日報導】(中央社紐西蘭威靈頓十四日美聯電)一名糊塗宵小十二日晚間闖入紐西蘭北島一個小鎮的警察局,意外把自已鎖在偵訊室裡。在聞風而至的警察進門抓他以前,他又砸破窗戶玻璃僥倖逃脫。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今天的北京刺骨寒風,聲動天地,可那群「因為我」而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的便衣兄弟,卻仍堅忍地守在我的辦公室外面。無人性的刺骨寒風顯然沒有在意裹脅在它漫無邊際嚴寒中的這些生命。
  • 中華文化總會今天(20日)發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記錄台南黑糖製糖師以柴燒古法煉糖的故事,找回台灣的「甜蜜」記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