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貧富懸殊惡化 成為社會動盪隱形炸彈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30日報導】香港主權移交十週年專題報導(五) (中央社記者盧健輝香港特稿)香港主權轉移十年來,經濟曾陷入低潮,但經過北京當局的大力「加持」,經濟急速復甦,目前港股市值達港幣十五兆七千四百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不過,在一片歌舞昇平的同時,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卻急速惡化。有學者認為,貧富懸殊是社會的隱形炸彈,政府不能不重視。

從歷史上看,香港經濟結構經歷幾個階段。上世紀五、六零年代,香港社會狀況仍處於貧困時期;六、七零年代,大批上海資本家及中國大陸民眾移居香港,香港人口急速加,從五十萬變成近二百萬,帶來龐大的廉價勞工,香港經濟急速起飛。

八零年代,香港經濟出現了以紡織、製衣、外貿、金融、旅遊、房地產和商業為主體的多元化走向,當時手錶出口數量超過瑞士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一。

不過,好景不常,八、九零年代香港工業大批遷移中國,香港經濟正式轉向第三產業即服務型經濟發展,包括轉口貿易、金融、商業服務、旅遊業和房地產等,而製造業的比重逐年下降。

在主權轉移後的一年多,香港遭受亞洲金融風暴及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SARS)疫症衝擊,港府出現龐 大財政赤字,失業率曾上升至百分之八點六,創下歷史新高,使港人生活舉步維艱。

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香港爆發五十萬人上街遊行 ,令港府面對空前的政治危機。

「七一」示威遊行後,中國當局警覺到問題嚴重,向香港大方「送禮」,包括與香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及開放大陸民眾到香港「自由行」旅遊等,協助香港擺脫金融風暴以來的經濟窘局。

今年二月,本地失業率下降至百分之四點四,就業 人數再創新高。六月十八日,港股成交額更首度突破一 千億元大關。在成交熾熱下,恆生指數與國企指數同創新高,恆指報兩萬一千五百八十二點八九點,上升五百六十五點八四點。

但香港經濟在復甦並重現繁榮之餘,貧富懸殊問題卻日益嚴峻。

根據港府統計處公布的數字,二零零六年的堅尼系 數高達零點五三三。顯示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數值在 零與一之間,數值愈大,代表貧富懸殊愈嚴重。按目前 公認的標準,零點三以下為情況良好,超過零點四屬「警戒」,超過零點六則有可能因貧富分化引發動亂。

當前香港的「堅尼系數」,是一九七一年以來的最 高紀錄,情況較新加坡、加拿大及新西蘭等地嚴重。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關焯照表示,香港貧富懸 殊已響起警號,反映經濟復甦並未能惠及底層民眾,社會的財富只能集中在高收入及專業人士身上。

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出,無論是 澳門及香港,雖然各重經濟數據及樓市股市等有所好轉,實際上卻是貧富日益懸殊,以致民怨日深。

對於貧富問題惡化,「東方日報」近日的一篇社論道破了它的嚴重性。該報說「回歸以來,香港貧富懸殊的情況急速惡化,去年每月收入低於港幣五千元的打工仔,超過五十萬人,比十年前上升了七成,佔勞動人口一成半;而每月收入低於三千元的人士,也有十多萬人,比九七年大增一點四倍。港府無視這種現實,還在大搞特搞慶祝活動,無異拿市民來窮開心,效果恐怕是適得其反。」

今年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的十週年,政治、經濟和民主是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雖然香港經濟表現興旺,但堅尼系數的上升,卻顯示危機已伏。

相關新聞
江西堵路已平息 貧富懸殊疑為原因
澳門人均GDP首度超越香港
港議員憂貧富懸殊惡化
GDP超越香港 博彩業帶給澳門的喜與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