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低級可笑的「高校統戰工作」

子曰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12日訊】有點中共黨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戰勝敵人有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出自於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其實,過去的歷史教訓證明,所謂的“統一戰線”,不過是共產黨奪取政權時所使用的權宜之計,一等到功成名就、坐穩天下之後,那就是該輪到鳥盡弓藏、過河拆橋的時候了。

試問?從鎮反、工商業改造、“三反五反”到五十年前的“反右派”,哪一次不是向過去的“統戰對象”開刀的?高校的現實,更是觸目驚心,解放前夕跟著共產黨專門對國民黨鬧事、竭盡全力開闢“第二條戰線”的不少教授學者,解放後出於好心想提給黨意見的,大都成了坎坷倒楣的“右派分子”。反之,沒被共產黨“統戰”的如胡適、傅斯年、錢穆等文化學者,倒是在海外安安穩穩地事業有成,終其天年了。所以,與其說這個“統一戰線”是個法寶,倒不如說是一個引人入彀的圈套。

按照中共與時俱進的觀點,昨日的法寶,可能就是今天的垃圾。奇怪的是,六十八年過去了,今天的中共,還在把當年為了打擊敵人、奪取政權的這一法寶,照搬照套的沿用發揮。這不,2007年7月5日,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還在絮絮叨叨地說,高校是統一戰線各方面成員發揮作用的重要平臺,高校統戰工作是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領域,要切實將高校統一戰線成員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

1939年,毛澤東之所以強調統一戰線,那是因為中共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國有外侮強敵日本帝國主義,八路軍新四軍還不得不依附于蔣委員長的統一指揮之下,那時候的“統一戰線”,就是四處磕頭交友,廣交各界朋友,以便博得社會各界對共產黨的同情與支持。現而今,共產黨大權在握,惟我獨尊,九個民主黨派個個都跟孫子一樣,還提什麼“統一戰線”,再繼續宣傳應用這個法寶,就顯得是那樣的低級可笑了。

為什麼低級可笑?起碼這種提法就與當前的“和諧社會”鑿枘不容,格格不入。統一,跟誰統一?有統一意味著就有分裂。中國的和諧發展觀,想營造是全社會的和諧統一,可你這“統一”,就有點拉一派打一派的意味了,因為歷史上的“統一戰線”,不就是拉著民主黨派跟國民黨作對嗎?接下來,就更可笑了,意味也更大了,那就是充滿火藥味的“戰線”。既然有戰線,那就有戰場了,哪戰場在哪裡?有了戰線,敵人又在何方?這都是一系列需要探明和解釋的理論問題。不能解釋,那就是食古不化、抱殘守缺,機械的地亂祭早已過時的傳統法寶。

就連中共本身設置的“統戰部”,現在看來都有些不倫不類、名實不符。戰爭期間,有敵有友,“統戰”之道,還大有可為。到了今天,你跟誰統?又跟誰戰?共產主義的宗旨不就是消滅階級、天下大同嗎?這充滿火藥味的傳統名詞,為什麼就不能改一改,變一變?如果還原教旨地堅守著傳統法寶不改不變,這些戰爭時期充滿著火藥味和槍炮聲的固有名詞,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影響當下中國安定團結、和諧社會的噪音了!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文化課教材(高級):三十而立
龍新民:一個「太平盛世」的吹鼓手
文化課教材(高級):齊景公出獵(歷史故事)
封神演義(84)子牙兵取臨潼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