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陸委會:中俄貿易摩擦加劇 經貿關係惡化

標籤: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台北二十五日電)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最新的研析資料說,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經貿關係趨於惡化,俄羅斯受中國產品衝擊最大的產業,包括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化工、石化及汽車工業等。俄國智庫因而向該國政府建議限制中國的商品進口。

研析資料指出,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結構,越來越有利於中國,雙邊貿易額的增加,正朝不利於俄國的方向發展。

統計顯示,中國向俄國採購的,以用國防預算支付的軍火為大宗,去年中俄貿易總額達三百三十三億九千萬美元,其中俄國有十七億三千萬順差;而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俄出口增長超過七成,俄國逆差已達十億二千萬美元,俄方估計今年全年俄國對中國貿易可能陷入逆差。

俄國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九成以上是能源及原材料;而中國向俄國出口的,以機械設備、家電等科技含量高的商品為主。俄方統計,去年中國對俄出口的家電、電子通訊設備較前年增長五成二,機械設備增長兩成一,而俄國向中國出口的具技術含量的產品則大幅下跌。

據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中國政府人為地壓低人民幣匯率,以各種形式對生產企業提供補貼和優惠貸款,對出口企業在稅收方面給予政策性照顧,使之在俄國市場上具高競爭力,而俄國企業則未得到政府的同等優惠,以致競爭力不如中國同業。

研析資料說,俄羅斯的重要智庫「壟斷問題研究所」向俄國政府建議:為了保護本國工業,應限制中國的商品進口。該所所長向國際媒體表示,俄國受中國商品衝擊最大的產業,是汽車、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化工及石油化工。

據俄羅斯「商人報」透露,俄國政府已以保護本國汽車工業,且中國生產的汽車的品質與科技水準都有待提高為由,決定不讓中國汽車業進入俄國市場,禁止中國汽車公司到俄國投資組裝汽車。

該報指出,俄國為了不開罪中國當局,官方不會以書面形式拒絕中國這方面的申請,但會用拖延戰術,使中方的申請無疾而終。中國幾家汽車公司準備投資四億美元在俄國組裝汽車的計畫因而宣告擱淺,與此同時,豐田、日產、通用等廠家,卻被批准在俄國設廠裝車。

研析資料又指出,中俄兩國原商定,二零二零年之前,俄國每年向中國輸出六百八十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但現在由於對輸氣管道的價格談不攏,俄方已擺出破局的架勢。

俄國能源部長特別為此走訪北京,公開喊話:「二零二零年前每年向中國輸出六百八十億立方公尺天然氣的目標,只有在二零零七年完成西線、二零零八年完成東線出口商業談判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施」。

俄國能源部副部長更明確宣佈,原定向中國輸出的遠東區沙哈林一號礦區的天然氣,將不會如原計畫那樣輸往中國。

相關新聞
中國擬向美大單採購  無助化解中美貿易摩擦
中國成最多反傾銷調查國家
中國連續12年成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國家
五月二日亞洲財經要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