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興:由於幼軍的離任看官場、民意

楊寬興

人氣 32
標籤:

【大紀元9月22日訊】山西黑窯奴工事件披露過後既三個月,山西省長於幼軍離職赴文化部任黨組書記,為接手文化部長做準備,顯然屬於高昇。在政府須由民眾選舉的西方社會,如果治下發生如此令人觸目驚心的黑奴工事件,作為一省之長,能否繼續在政界混下去都是問題,更不必談什麼陞遷,可是在中國,於幼軍還是陞官了——回到他更為熟悉也更得心應手的文化思想領域擔任中央政府高官,不僅如此,離任之際,於幼軍獲得了民間輿論相當程度的肯定。

對於封閉型的權力運作系統,民間當然無緣置喙,升也罷,降也罷,並不需要民意基礎,正如接替於幼軍的孟學農先生,無論當初的免職,還是今天的重新起用,都來得突然,民眾除了接受官場爭鬥的結果,並無其它選擇,但借助於互聯網的傳播方式,民眾卻是能夠臧否官場人物的,即使貴為一國一黨之核心,也難逃民眾的悠悠之口,比如「第三代核心」曾經權傾朝野,可終其一代,卻始終未能擺脫各式各樣民間段子的困擾,足見民眾的沉默背後有一種強大的審視力量存在。那麼,於幼軍為何能夠倖免?

首先,於幼軍的危機處理有別於官員以往的做法,無論出於誠意還是作秀的需要,鞠躬道歉的低姿態使於幼軍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民眾的理解與同情,山西黑窯奴工問題的存在,非自於幼軍擔任山西省長起,事發在他任上,只能算他倒霉,而且,他並不是山西當局的最高長官,不過,與省委書記張寶順的一言不發相比,他以「父母官」的身份道歉了(張寶順的沉默不一定是個人選擇,而是官位分工的需要),作為危機公關的一環,鞠躬道歉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在西方民主社會這根本算不得什麼,但中國民眾很少看到官員向民眾道歉的鏡頭,於是,他們給了於幼軍異乎尋常的寬容。

其次,當山西黑窯奴工案成為網絡熱議話題的時候,一篇於幼軍悼念原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的舊文與鞠躬道歉同樣有效地化解了指向於幼軍的矛頭。任仲夷曾是支持改革開放政策的實力人物,思想開明,大膽敢言,晚年更是屢屢突破言論禁區,為政改搖旗吶喊。在黑窯奴工事件中,不誇張地說,死去的任仲夷救了活著的於幼軍。一篇悼文並不能證明於幼軍與任仲夷在思想觀念上的一脈相承,但網民愛屋及烏的心理確實幫了於幼軍的忙,這足以證明民主理念在民眾中的廣泛影響,並顯示民眾對開明官員的極度認可。

另外,於幼軍重拳治理山西煤礦的做法也反映了目前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理性程度。煤礦開採中蘊涵著巨大的利益,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地方官員利益,當於幼軍只是山西省代省長的時候,按照官場一般的穩妥做法,他可以在人代會開過後再出重拳,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頂著一個「代」字就動手了,除了對官權操縱「選舉」的自信之外,此舉確實表明了於幼軍較為務實的個性。

事實上,於幼軍用這種個性化的嘗試推翻了人們對「利益集團」的一般認識,在此後的選舉中,於幼軍的莽撞行為不僅沒有使其喪失選票,反而以全票當選山西省長,這說明,即使是在官方指定的人大代表內部,對於煤礦有序開採和降低安全事故也有著強烈的願望。以嚴格的標準,如今的中國官場幾乎無官不貪,但這不表明作為個體的官員也認可這種腐敗體制,與民眾一樣,多數官員對當下的政治體制是同樣無奈的,他們或許可以利用這種體制謀私,但個體理性未必看好僵化、腐敗體制的最終結果。

於幼軍的全票當選和前所未有的網絡寬容表明,中國社會體制和道德失范的今天,作為個體,官員與一般民眾對社會未來的分歧未必象乍一看去那麼大,不管怎麼說,中國這塊土地承載著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及其子孫後代的未來,一個民主、廉潔、高效的政府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於幼軍應為這樣的寬容而感慶幸,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應懂得感恩並有深入思考,作為政治人物,以嚴格標準,於幼軍的表現是不及格的,不管怎麼說,治下發生黑窯奴工這樣的惡性問題,行政長官無法推卸責任,但仍然承受黑窯奴工傷痛的山西卻用掌聲歡送了於幼軍,這說明民眾對於官員的要求十分現實,並無苛刻的奢望。上世紀八十年代,思想界關於「清官」和「民主」的討論就已有了結果,但在現實中國,由於八九之後權力強化,幾乎所有資源都與權力形成捆綁,權力控制資源的結果是密不透風地控制民眾生活,民主既杳然無期,現實中,民眾總希望能攤上個稍好些的「父母官」,這無可厚非。清官是靠不住的,但官員的品行和能力仍有高下之分。

於幼軍離任的輿論反應表明:當民眾對官場普遍失望的情況下,官員只要付出很少的一點誠意與努力,就能獲得民眾超常的善意回饋,這是中國社會的悲哀,卻是官場中人青史留名的大好機會。湖北襄樊市政府發言人有關「政府在網絡上是弱勢」的說法或許不全是誇張,而網絡上的語言暴力也每每不分青紅皂白地指向各級官員,可於幼軍遭受的輿論待遇說明中國民眾是具有充分理性的,被官權壓抑到極度絕望的民眾其實非常樂於肯定官員的人品和政績。只要官員能本著良心做事,網絡民意並不可怕。

因此,只要在官場投下新的參數和變量,日益嚴重的官民對立可能根本就不成其為問題,也就是說,中國社會仍存和解的可能。而這個新的參數和變量便是官員不再刻意與民為敵,不要以傲慢與蠻橫對待民眾。這是一個近乎可憐的要求,可我們不能不懷疑,目前的政治體制能給有良心和抱負的官員多大的做事或作秀的空間呢?

————————–
原載《議報》第320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楊寬興:虧損轉讓的新農村飯店與官權鋪張的國土局行宮
楊寬興:旅遊產業,浮躁背後的蕭條與破產風險
楊寬興:愛一座城,不再是寂寞的情感
楊寬興:「廉政風暴」倒計時 為最後十天的好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