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興:廣電總局的司馬昭之心

楊寬興

人氣 2

【大紀元9月25日訊】中國廣電總局的霸道實在舉世無雙。2007年初,該局以電視劇質量年的名義,強行命令所有上星頻道從2月份起的8個月時間內,必須在黃金時段播出主旋律電視劇,從時間上推斷,這不過是為中共十七大實施輿論清場罷了,果然,隨著十七大的日益臨近,該局更進一步以「抵制低俗之風」為藉口,禁止選秀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廣電總局的《通知》規定,各電視台、電台舉辦、播出各種群眾參與的選拔類活動必須提前三個月報國家廣電總局批准。除了審批時間上的限制,該《通知》還以十分煩瑣的條款,為選秀節目設置重重障礙。

綜觀該規定的文字,儼如父親教訓兒子、或師傅訓斥徒弟的口氣,不僅毫無商量餘地,而且完全將各電視台從業人員當成傻子對待,徹底剝奪了電視節目策劃、製作與導演人員的藝術創作權利,其規定之煩瑣、具體令人瞠目結舌:「群眾參與的選拔類活動和節目,環節設計必須緊扣選拔內容,主持人的主持詞、評委點評、選手感言、親友抒懷、插播畫面等內容要大量減少,總時長不得超過整個節目的20%.選拔本身內容必須佔整個節目時長80%以上。歌唱類(外國歌曲專題比賽除外)比賽中,每場演唱國內歌曲比例要佔75%以上。」「選手的颱風、語言、髮型、服飾要符合大眾審美觀念。要對選手進行嚴格篩選,不得選用品德低劣、素質低下的選手。應當表現選手堅強、成熟、自立、自信、健康、向上等精神風貌。」「主持人要定位準確,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善於處理節目中的突發問題。主持人不得在節目中表達私人情感、好惡,不得刻意表現自己,主持詞要簡短,不得對選手、嘉賓、評委或其他表演者使用『哥、姐、弟、妹』等私人稱謂。主持人之間不得相互挖苦、吹捧、調情。」「各級電視台上星頻道或地面頻道邀請境外人士作為嘉賓主持、評委、演員和策劃加入群眾參與的選拔類活動和節目製作,須按規定單獨報總局批准。」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摘引該規定文字,是因為在中國電視史上,它很可能成為一篇經典的今文奇觀,從此為當代電視八股或曰電視節目樣板戲設定了官方教條。按照這樣的要求,選秀節目將千人一面,再無個性特色,而主持人的個性風格與電視節目的特色正是收視率的保障,在廣電總局的強硬大棒之下,可以預言,各電視台的選秀節目將風光不再,即將進入奄奄一息的死亡時段。不過,這並不在廣電總局的考慮之內,因為廣電總局的本意就是要將選秀節目從觀眾的視野中清除出去:「各省級、副省級電視台上星頻道舉辦、播出群眾參與的選拔類活動原則上每年不超過一項,每項活動播出時間不超過兩個月,播出場次不超過10場,每場播出時間不超過90分鐘。」這實在是荒唐透頂,沒有大量的創作實踐,何來電視節目的高質量?如果廣電總局確實意在「抵制低俗之風」,那麼,就不應對選秀節目一刀切地限定每年不超過一項,而低俗與否,同樣與播出時間和場次無關,這就像小說創作,有短小精悍的短篇名作,也有煌煌幾十萬言的長篇巨製,不一而論。

不僅如此,該規定的用語頗多模糊之處,並無嚴格客觀標準和可操作性,比如說「評委、嘉賓要具備權威性和專業性,要業界公認。評委、嘉賓要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和文化涵養。評委、嘉賓點評要公正、專業、恰當、簡短,要引導觀眾提高藝術鑑賞水平,不得談論與選拔本身無關的內容,不得利用評委、嘉賓身份張揚自我,著裝、髮型等要得體」這樣的要求,看上去根本不是一份嚴謹的官方通知,而近乎空洞的中學生教科書用語。當然,這種語言的模糊性為出台通知的廣電總局提供了生殺予奪的最終裁判權,而且使「違規者」難以申訴。換言之,今後少量的選秀節目是否被允許存活,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否讓官員們看著順眼、放心——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事實上,抵制低俗之風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藉口,廣電總局真正的擔心是電視直播和觀眾參與的形式。

該《通知》規定:「決賽的最後一場可以採用現場直播方式,並至少延時1分鐘播出,確保不出問題。」這「最後一場可以」直播,就意味著其它場次不可以直播,而直播還必須「至少延時1分鐘,確保不出問題」,表明廣電總局擔心的根本不是節目低俗,而是直播會出問題——大量的主旋律作品要多低俗有多低俗,卻不會出任何問題。對直播的恐懼一直是權力者的心中隱痛,1989年,鄧小平寧可動用坦克,也不答應學生們電視直播對話的要求,就是因為權力者歷來慣於幕後運作操縱,電視直播會讓他們作幕後文章的空間蕩然無存。

選秀節目的另一項吸引觀眾之處,也將因廣電總局的這一規定而黯然失色。作為廣受關注的新的電視藝術形式,選秀節目的互動性為普通民眾提供了對公共話題發表看法的機會,是一種初級公民意識的訓練。廣電總局對民眾的這一參與形式顯然心懷恐懼,「要設立科學的評選標準和賽事規則。不得採用手機投票、電話投票、網絡投票等任何場外投票方式。場內投票方式要公開、公平、公正,不得以各種方式誤導、誘導觀眾投票。各種群眾參與的選拔類活動一律不設獎金獎品。」在這裡,科學兩個字已被嚴重玷污,如果說手機投票、電話投票、網絡投票不夠科學的話,那麼,唯一「科學」的就只是官老爺意志,就只是幕後的角力與平衡。說穿了,相對而言,場外是不可控的,而經過精心挑選的場內投票者,因其「具備權威性和專業性」、「業界公認」、「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和文化涵養」,被馴化得更為馴服,能夠主動體察上意,因而是比較令人放心的。

有人說過,電視選秀是一種民主選舉的模擬形式,它鼓勵普通民眾爭奪原本只屬於精英人物的電視屏幕,以相對粗疏的方式,積極競選,踴躍投票,雖不對現實政治構成威脅,但「你能,我也能」的平等意識,確實大大削弱了「你能,我不能」的奴才意識,今天投票給李宇春的觀眾,將逐漸習慣將手中的選票投給人大代表乃至國家元首的競選者,或者說,對於無票可投的政治狀況會感到不滿,不過,那應是多年以後的事,目前的模擬選票僅只限於藝術、技能、情感等領域,對於將民主和人權寫入憲法卻不加以落實的中國,應是一種官民皆可接受的現時初級民主實驗。不知廣電部對此進行打壓的目的何在?難道,在21世紀的今天,還要對任何「階級鬥爭新動向」都要進行打壓,以防微杜漸,以確保社會主義江山萬年永固?

這樣的政治覺悟和穩定意識肯定會受到上級領導的賞識和稱許,不過,身為電視領域的最高主管部門,廣電總局的媚上之舉將招致電視從業者的反感,因為對電視節目過多的限制將導致電視行業的萎縮,損傷其創作水準和商業利益。在互聯網對傳統電視業形成強大挑戰的今天,廣電總局的一次次無聊之舉無異於對電視行業的整體謀殺,如此愚蠢蠻橫,不僅可笑,而且可鄙。

————————–
原載《議報》第321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中共禁播境外衛視 香港鳳凰受衝擊
李連杰電影大陸遭禁 博客撰文網友熱議
專家解讀:中國新聞總署批評中央級報刊
楊寬興:「慶典綜合症」的週期性發作之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