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研:音樂影響情緒 古典現代差異

人氣 880

【大紀元9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神經元》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音樂會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激動和反感的程度,甚至會影響人們集中精力的程度。

西方科研經過十幾年的研究發現,古典音樂是治癒身體與精神創痛的良藥,可提升心智。音樂療法(Music Therapy,MT)在過去四十年來在不同臨床領域的應用一直受到重視。多項研究顯示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對人身心健康的差異。

用音樂治療疾病在歷史上早已有跡可循。中國作為音樂治療的發祥地之一,先民們早就探索宇宙規律與生命節奏的秘密,如「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通流精神和正心也」;「脾在聲為歌」、「去憂莫若樂」;「好藥者,與之笙笛」;「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古樂聽起來都是非常緩慢平和的,使人在心靈上得到一種寧靜。(大紀元)

每個人天生都有音樂天賦

這篇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的文章說,音樂和語言一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之一,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也天生具有「音樂細胞」。

在實驗中,選取了18世紀英國作曲家博伊斯不太為人所知的作品,結果發現,參與實驗者每當感覺到音樂中的變化起伏時就會按下按鈕。研究顯示,對音樂根本不懂的人也具有對節奏和音調的感知能力,能夠區分樂曲的開始和結束,將接收到的聽覺信息分段並加以理解。

這兩位研究人員指出,我們聽到的聲音與大腦的情緒中樞腦扁桃體有直接聯繫,音樂對大腦的影響使我們的情緒與音樂直接聯繫在一起。


莫扎特音樂作品經久不衰 (Getty images)

莫扎特效應

莫扎特的音樂不僅歷久不衰,還跨越了純音樂欣賞的領域,具備各種神奇療效。從老年癡呆症到癲癇症,從提高智力到提高牛奶產量……許多醫學研究報告都提及莫扎特的音樂最具治療效果,「莫扎特效應」風潮正席捲現代各個研究領域。

有學者分析,莫扎特效應源於莫扎特音樂中的旋律符合人腦的運作模式。

莫札特效應最早於1993年表於權威的NATURE科學期刊,兩位加州大學教授的實驗證明,聆聽十分鐘莫札特奏鳴曲,有增長智力效果。他們指出,古典音樂可提升心智。

極具潛力的音樂治療

19世紀初期,歐洲一些精神科醫師發現,有些病患雖然對於種種刺激都沒有反應,唯獨卻對音樂有感受力。此後,音樂和醫學的聯結又漸漸被重視。本世紀初,歐美各國的各個殘障機構、教養院、及特殊教育學校也開始運用音樂來改善殘障兒童和成人的各種身心困擾,而且發現成效相當良好。
  
音樂治療成為正式學門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稍後,也就是在音樂開始被注意到能夠促進復原及治療「戰壕休克」病人之際。之後不多久,為了提升音樂治療的科學性及提供學者們有關的準則與支持,美國的國家音樂治療協會於1950年成立。

諸多研究發現,傳導音樂的神經與傳導疼痛感受的神經是一樣的,醫生們因此將音樂用於減少產婦分娩的痛苦;牙科診所用它來安撫病人;還可以用於消除癌症的一些症狀和癌症治療的副作用。

從婚姻心理諮詢到治療強迫症和精神病,目前越來越多的精神療法使用音樂做為輔助藥物與心理治療的手段,音樂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感覺並改善負面的情緒。


加州大學科學家說:「3歲以下的兒童接觸過音樂之後,在標準試驗當中得分較高。」(JOE KLAMAR/AFP/Getty Images)

古典音樂促進胎兒發育

根據歐美及中國大陸的學者研究指出,古典音樂能提供胎兒良性的聽覺刺激,對胎教有相當的助益。研究發現,嬰幼兒期聽莫扎特和巴赫的音樂,可以擴大腦體積,增加神經元的活動,有助正常發育的兒童抽像推理的能力。

研究顯示,對胎兒定期實施聲音的刺激,如輕柔的古典音樂和父母親的輕聲細語等,可以促進胎兒感覺神經和大腦皮層感覺中樞的發育,奠定智慧開發的基礎。相反,在現代音樂和噪音的刺激下,胎兒會煩躁不安,心跳加速、胎動增強。

西班牙的科學家也發現,胎兒對音樂有好惡。儘管他們還在母親的腹中,離預產期還有十二週的胎兒喜歡特別喜歡莫扎特、威爾第等輕柔優美,高度和諧的音樂,很排斥重金屬搖滾樂。

研究還顯示,古典音樂可以安撫早產兒。通常早產兒會將疼痛及不舒服透過行為及臉部表情、甚至心跳加快表達出來,但是當他們聽到古典音樂時,很明顯地,可以看到早產兒的行為、臉部表情及心跳都恢復正常。

古典音樂可激發幼兒智力

美國的幾項研究證明:大腦中許多與學習相關的聯繫,可以在幼兒時期用古典音樂加以激發。199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甚至通過立法,要求託兒所每天播放半個小時古典音樂。

研究發現,古典音樂的特有模式,有利於幼兒認知能力的培養,也有助於幫助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學習有關數學、科學和語言方面的知識。

聽古典名家的曲子能夠激發人的創造性和理性思維能力,幼兒身處其中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也更強烈。這為他們在智力遊戲、解決難題甚至進行科學實驗的技能上具備了潛力,幼兒的語言能力也會得到鍛練,因為音樂的節奏、音調和反覆性能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並不是所有的節奏都適合幼兒,應採用一些安寧的樂曲。

有關研究還顯示,音樂對於兒童的情緒與社會能力也有好處,使他們與同學保持更好的關係,較少為找老師麻煩。還可以幫助有語言障礙,甚至患有自閉症的孩子。


一頭45歲的大象Suma在聽莫扎特音樂。攝於2006年7月3日克羅埃西亞一所動物園內。當同伴死後,Suma很傷心消沉以致於拒絕飲食。但當聽過莫扎特音樂和其它古典音樂後,Suma重新振作了精神。(HRVOJE POLAN/AFP/Getty Images)

古典音樂提高奶牛產奶量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諾思博士和同事麥肯齊發現,為奶牛播放輕鬆的古典音樂有助提高它們的產奶量。但是,一些吵吵嚷嚷的現代音樂卻沒有什麼效果。

諾思博士說,那些悠揚紓緩的音樂能提高產奶量,可能是因為它們能減少奶牛的壓力。

有些養殖雞的農民已經引進了播放音樂提高產量的方法。以前,也有證據顯示音樂能紓解雞的壓力。

古典音樂促進植物生長

音樂促進植物花開,在國外早有研究。曾有以下實驗,將五個房間內的溫度、濕度、光線等可能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調節成相同的環境,再分別置入含有同等水分及土壤肥沃度的植物。唯一不同的是,這五個房間內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分別是:搖滾樂、鄉村樂、古典樂、流行樂,最後一個房間沒有任何音樂。

實驗結果顯示,播放古典樂的房間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最差的則是播放搖滾樂的房間裡的植物。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在於,搖滾樂的節奏交錯紊亂,音樂缺乏連貫式線條,難以營造出安穩、舒適的環境供會呼吸的植物生長;古典樂呈現的則是規律、有秩序又和諧的音樂,凡是有生命之物皆能夠因此受感染,長得更好。

古典音樂可促銷餐飲

英國萊瑟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音樂會影響人們對食物的喜愛,如果餐廳播放古典音樂,顧客就會多消費,如果播放流行音樂或沒有音樂,則人們的消費就明顯減少。

心理學博士諾斯帶領研究小組,對英格蘭中部一家餐廳做為期三週的觀察。他們發現,巴哈與莫扎特悠揚細膩的樂曲讓顧客願意慷慨解囊;但若播放小甜甜布蘭妮或其他流行偶像的作品,則顧客平均會少花費一成;若不播放音樂,消費額就更少。

諾斯博士表示,古典音樂重內涵,讓人感到一絲高貴,而願多消費一些開胃菜、甜點和咖啡等奢侈項目。


http://www.youmaker.com/
樂舞華章: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德勒斯登 杉普歌劇院風華
古典音樂星光幫出爐  培訓計畫獲選名單揭曉
兩廳院經典二十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壓軸
中市逍遙音樂町登場  八行政區樂聲飄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